《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2-06-14 19:47: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教学 |
教学目标:
1.
2.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3、感受学习过程中与同伴交流的收获与困惑,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联系与区别。
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难点:1、分数与百分数意义的区别。
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整数。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一些什么数?举例说明。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部分分数、小数、百分数,然后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小数等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二、回顾与交流。
1、分数、小数产生的背景与必要性
课件出示教材小朋友测量课桌和黑板长的情景,学生观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实际测量中,用一定的单位长度度量物体的长度时有时能够整数的结果,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新的需要,这样就出现了分数、小数)
2、以3/4为例来认识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联系与区别。
(1)、以3/4为例结合具体情境说说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小数、百分数、分数,你能联系具体情境说说3/4的意义吗?
生1: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涂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整体的3/4。
生2:一个袋子里有红球3个,白球1个,红球是总数的3/4。
生3: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就是3/4米。
生4: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宽是长的3/4。
…………
(2)、认识分数与除法、比、百分数、小数的关系。
师:以生3为例,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就是3/4米,我们还可以说每段长多少米?(0.75米),引出小数。
师: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出3÷4,引出分数和除法的联系;
以生2为例,红球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引出百分数,红球与总数的比是多少引出比;以生4为例,长与宽的是几比几引出比。从而沟通分数、比、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如3/4=3︰4=3÷4。比与除法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由3/4=3:4=3÷4=6:(
)=()÷20=9/(
独立完成课本第46页“巩固与应用”的第1题“读一读”。
2004年全国总用水量554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4.6%,生态用水占1.55%。与2003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227亿立方米,生活和工业用水比重逐渐减小,农业用水比重逐渐增大。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你了解到什么? 你能解释一下这些数据的具体意义吗?你有哪些体会和感想?
(3)、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区别
师:在前面,我们发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可以进行互化,但我们能说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就是3/4米,能说成75%米吗?让学生比较分数与百分数意义的区别。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如3/4米,还可以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不能带上计量单位来表示具体的量。
(4)、复习分数单位,体会“单位”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现在我这有几个分数:3/5,7/8,2/9,7/12,1/3,3/4。请你分别说出它们的计数单位。
师:分数的计数单位和小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都是平均分,不过小数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几份,而分数平均分的份数范围更广些。)
完成46页第4题的填一填,把整数、小数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进率进行回顾。
三、巩固与应用
1、课本47页“巩固与应用”的第3、4题挑选部分题目合并为一题“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图形中不同颜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或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各个分数或百分数。
2、进一步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比较大小。
课本第47页“巩固与应用”的第5题“在○里填上><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复习化简比的知识。
在课本第47页“巩固与应用”的第7题“化简比”中挑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几种比的化简方法。
四、课后练习
1、在课本第47页“巩固与应用”的第7题“化简比”中剩下的四题。
2、在课本第47页“巩固与应用”的第6题“填一填”。
课后反思:
1、抓刚注本,保证复习的有效性。由于学生对分数、比、除法、小数、百分数的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的意义、联系与区别,以及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难点是分数与百分数意义的区别以及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所以我抓住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举例来沟通分数、小数、百分数和比之间分的联系,并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穿插其中。对于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求比值、化简比等一些学生感觉容易的知识只是在练习中进行回顾。这样保证一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学有所获。
2、一点带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本节课以3/4这个分数为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逐步引导、慢慢延伸,将分数、比、除法、小数、百分数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及对学生后续学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通过3/4=3:4=3÷4=6:(
)=()÷20=9/(
3、本节课的概念多,知识点较多,混在一起,对于优等生来说能够较好的达到要求,但对于中后进生来说有些问题,他们在综合应用时存在一些泛化现象,特别是像“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是全长的(
4、另外,本人认为我们现在研究这个内容的复习,对于今年教六年级的老师来说显得有些迟,若是早2个周进行,对老师们复习是不是更有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