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道茶的由来

标签:
道茶、老子文化 |
分类: 我国传统茶文化博览 |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中国茶叶博物馆展厅的前言中,起始便是这样一段话: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
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茶,源自《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武当山南依神农架原始森林,相传便是神农炎帝尝百草之地。古老而神秘的秦巴山区,是我国茶叶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那么,将这一个“茶”字吟而咏之的第一人又是谁呢?
尹吉甫又何许人也?此人乃2800多年前的周朝太史。细读他的《诗经》,其中有七首写到了“茶”。“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采荼新樗,食我农夫”。在《诗经·出其东门》中,还有一句“有女如荼”,把见到的女子,比作又轻又白的荼花。
中唐以前,古人称“茶”为“荼”。这正如现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诗云:古称荼苦近称茶,今古形殊义不差。
到了唐代,一代茶圣陆羽为考茶源,踏遍青山,浪迹天涯,终于得出结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茶与道,素有不解之缘。
茶道源于老子。《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老子第一个将茶作为道家待礼之物,并纳入道的范畴、礼的规范。
道教源于道家,道家钟爱道茶。道家与道教一脉相承,道教与道茶相伴相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道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