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2012-03-13 15:48:19)
标签:

教育

分类: 业务学习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建的博克。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唱歌时基本唱成“dì”。

 

二、地——助词,读音为“de”

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 程度或结果、影响等。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用哪个,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这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非常地欣赏!

 

 

(七)

笔者看电视有一个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幕中乱乱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气、很难受,简直要暴跳如雷!

这样的错误竟然都是在国家的文化教育阵地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出现,且层出不穷,屡教不改,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这样的现象起码有两大恶果:

 

一、误导少儿及各阶段学生“的地得”的使用。三者用法本来在计算机普及前是很分明、严格的,现在却一遍遍被电视、电脑误导得乱了分寸,恶习一旦形成,一辈子都难改了,君不见许多大专家、大科学家、名人、明星至今还在念着他们那个时代的错别字吗?小的时候不抓就晚了。

 

二、破坏中国汉语语法有关助词的系统性、逻辑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的地得”都可以乱用,“着了过”也可以乱用,“关于、而且、然而、可是、所以”等等都可以慢慢乱用、变着用,则汉语语法还不溃如决堤之水?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地”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得”字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补语的特定表示。

 

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措施,严格限制“的地得”的用法,不要以为一闪即过了,无所谓,时间长了,则中国文化大坏也!我们的后代长受其乱,恐怕打也打不回来了怎么办?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中“的、地、得”的用法已经混为一谈了,叫我哭笑不得、难受至极!

 

 

(八)“的、得、地”用法及其区别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特查找到此文。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以下信息来源自由自在小鱼儿

主谓宾与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语前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这些标志要记清。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动词

动词+得

 

 

(九)“的”、“地”、“得”的用法(2)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副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强化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 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 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花一般(补语)。

 

17.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

 

18.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

 

20.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铁车梯。

 

 

(十)助词“的、地、得”的一些用法及区别

 

最初注意到关于助词“的、地、得”的错误用法,是两年前在一个朋友的MSN上,后来发现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将这些助词混用或错用,有的人,干脆都使用“的”,一的到底。

 

“的”、“地”、“得”作为助词,在句子中起着结构的作用,都读作“de”,而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混淆。有的时候,用不同的“de ”,尽管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得哭了。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地哭了。

 

前一句强调“难过”,“哭了”是对难过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难过”是对哭这一动作的修饰。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如:漂亮的女孩、高大的身材、聪明的孩子、可爱的宝宝、火红的太阳……

可以发现,“的”后面的词都是名词,也是中心词。“的”前面的词对其起修饰的做用,是定语。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痛苦地挣扎、认真地思考、大声地唱、急速地滑落、飞快地行驶……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词性,“地”前面的词均用来描绘、限制他们,做状语。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如:难过得泪流不止、累得吐血、疼得撕心裂肺、打扫得干干净净……

其中,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在补充说明它们时,要用“得”做助词,及表示程度的词来做为补语。

 

综合以上关于助词的用法,可以简单归纳为:

定语 + 的 + 名词

状语 + 地 + 动词

形容词(动词) + 得 + 补语

 

 

(十一)“的地得”的具体用法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一般来说,在句子中“”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而在句子中用在“”字后面的,是由形容词或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语。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十二)“的”的其他用法,比如:

 

1、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2、另一类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3、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 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4、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5、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7、同“得”,后面带补语,这是未规范化以前的用法。如: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十三)

 

助词“的、地、得”在语文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当它们作为结构助词时,都念轻声“de”。怎样准确运用它们呢?按照汉语语法,一般说来,名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地球;动词前用“地”,如快速地奔跑;动词后用“得”,如笑得开心。一般句式如下:

 

的+名词;地+动词;动词+得。(注:以上说法只是大致而言,并不代表全部;代词前面也用“的”。)

 

小练习:用“的、地、得”给下面的句子填空。

1、爸爸(    )手机正快乐(    )唱着歌。

2、为了赶上班车,我们走(    )很快。

3、“嫦娥”顺利(   )升入了太空,开始了我国(   )探月之旅。

4、勇武(   )鲁提辖打(   )镇关西趴地求饶,为受欺(   )人们出了一口气。

 

 

(十四)“的”、“地”、“得”的用法(1)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

 

比如说,有趣的小说,漂亮的姑娘,我的大学,你的样子,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比如说,狠狠地打,飞快地跑,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比如说,打得漂亮,唱得动听,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电梯感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