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随文选材仿写尝试
(2012-02-20 09:02: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诊断 |
文摘:
仿,就是模仿。人无模仿,无以立世;教无模仿,无以立教。就发展来说,从学习借鉴古代、外国的经验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成为自己的东西,模仿可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可以说,模仿是创造的起点。在语文学科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便是仿写。模仿是创新的起点,仿写便是孩子们学习语文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奠基石,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语文味儿”也就从读通,读懂,写好的环节上表现,在打开,内化,外化的过程中回归。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通过说话写话,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本里的知识。
关键词:
展开想象
随文选材式仿写即模仿课文中的片段进行作文,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随文仿写的特点是有前车之辙,有路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效明显。低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应提倡随文仿写。
在随文仿写的过程中,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一年级开始进行随文仿写,可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若运用到以后的作文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随文仿写呢?
一、利用儿歌形式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很显然,这里的“举一”当然就是指用“例子”示范;而“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着这些“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
如《操场上》这篇课文,它是由两幅体育活动的场景图和一首儿歌组成的。原文如下:
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
这时我借助课件(课间图片),引导孩子们说说下课了,操场上谁在干什么和下课了,谁在操场上干什么两个不同句型却表达同一意思的训练。
师:小朋友,你下课的时候都是在做些什么事呢?
生1:我会跳绳。
生2:我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生3:-----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玩。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所学校,看看他们那儿的小朋友在课间时都干了什么事?(出示课件图片)
生1:我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
生2: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跑步,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踢足球。
生3:-----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你能不能用“下课了,谁在操场上干什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下课了,小明和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
师:你可真聪明!老师一点你就会了!那你会不会同样是这句话用“下课了,操场上谁在干什么”来试试?
生1:下课了,操场上小明和同学们在踢足球。
师:我看到有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场景了,那就拿出我们的仿写本,老师给你们提供句式,完成填空式的仿写,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告诉大家吧!
铃声响,-----------。-----------(哪里),真------------。
-----------------------,天天--------------------------。
再比如在教授《比尾巴》这课时,我借助课间,出示一些尾巴、嘴、羽毛有特点的动物,用填空的形式进行语言迁移小练笔:谁的尾巴----?谁的-------?谁的----------?---------的尾巴------。-------的--------。-------的---------。如此这般仿写式的训练,让孩子们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
二、仿句子将话写完整
比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二时,仿写例句: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江上有一座大桥。
师:我们小朋友的眼睛可真锐利!一看就发现了这一个规律。那你能把下面那句话补充完整吗?(屋子里有---------。)
生1:屋子里有一个桌子。
生2:屋子里有一个女孩儿。
生3:-----
师:那你还能说说除了“屋子里”以外,还有哪些地方有什么吗?
生1:大树下有一只猫。
(学生在前面的补充练习中已经领会到这句句子的关键处了,这时要再造一句也不成问题了。)
大部分的仿写还是比较偏向于这种练习方式,用一个恰当的引语、用一个固定的句型来让孩子们说说写写,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及孩子们的主体性,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至于没了“下锅之米”。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来回反复训练,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
三、仿句式训练
随文仿写,也要衔接生活。作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仿写训练也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不积累一定的素材,为文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一年级的孩子本身语言的积累就比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课本的例子给孩子以引路,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去模仿,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比喻句的仿写
如《小小的船》,原文如下: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用比喻句,但如何来运用比喻句呢?这还是要利用课件进行事物的对比,从诵读、想象开始。
师:小朋友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第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课件出示两种物件,让学生比对)
生:我觉得是说这个月亮就像是小船。
师:哦?为什么说月亮像小船?
生:因为月亮是弯的,小船也是弯的。
师(紧跟着):单单是因为都是弯的吗?还有没有别的?
生(再读了一遍课文):还有都是两头尖尖的。
(在这样的一唱一和中,孩子们很快就会理解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是小小的船。)
师:那你还能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什么吗?
生1: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因为它们都是弯的,两头翘起的。
生2:弯弯的月亮像镰刀,也是因为它们都是弯的。
生3:-----
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想出了那么多,你还能想出“闪闪的星星像什么”吗?
生1(很急切):我知道了,像宝石!
生2:闪闪的星星像钻石!
生3: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师:你们说得太棒了!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在这样的多次诵读、想象、引导下,孩子们很快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比喻,不需要老师再去解释太多。
五、仿写篇章
仿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除了注重语言要锤炼、见解要独特外,还要充实文中的意蕴。夸美纽斯说的好:“好的教学必须能够促使学生学得快些,学得愉快些,学得透彻些。”
再如《比尾巴》这一课,也可以仿照课文形式进行一问一答的仿写。恰如其分地使用课件(多种有特点的事物出现在画面中),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创编儿歌:谁的------?谁的------?------的-----。------的------。孩子们由尾巴创编到羽毛、鼻子、个子等等许多方面。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提升,孩子们模仿创作的小诗歌像模像样,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也大大地提升。最后,我还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写下来。我想,作为他们的老师当然不能扼杀这种天性,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尝试,用他们的手写出他们眼里的各种表现形式。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仿写的目的不在于刻意的模仿,而在于对文中经典、精彩语段反复咀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大量地仿写范文,并在此基础上,积淀丰富的语感,逐步突破传统,力求创新。
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奠基石,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充分发掘出仿写的熠熠光茫,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以思催情,最后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