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语文随文选材仿写尝试

(2012-02-20 09:02:3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诊断

文摘:

仿,就是模仿。人无模仿,无以立世;教无模仿,无以立教。就发展来说,从学习借鉴古代、外国的经验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成为自己的东西,模仿可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可以说,模仿是创造的起点。在语文学科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便是仿写。模仿是创新的起点,仿写便是孩子们学习语文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奠基石,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语文味儿”也就从读通,读懂,写好的环节上表现,在打开,内化,外化的过程中回归。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通过说话写话,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本里的知识。

 

关键词:

展开想象   随文选材   仿写

 

    我们金家庄区语文教学在区教育局鲁燕老师的带领下,从09年开始,将语文小练笔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此作为她的课题组成员,在寒暑假精心设计了小学语文十二册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供全区的语文老师借鉴和参考,以此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反响褒贬不一,效果当然也不尽相同。在上学期的操作中,我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采取了随文选材的仿写方式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随文选材式仿写即模仿课文中的片段进行作文,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随文仿写的特点是有前车之辙,有路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效明显。低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应提倡随文仿写。

在随文仿写的过程中,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一年级开始进行随文仿写,可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若运用到以后的作文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随文仿写呢?

一、利用儿歌形式仿写

    仿写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可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很显然,这里的“举一”当然就是指用“例子”示范;而“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着这些“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

    一年级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当然要求不能太高,只需要说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够了。通过这样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或同一句式表达不同意思,相同句式写句进行说话写话练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仿写,从课文入手。新编的课文教材上的课文,文质兼美,无论是从内容、语言或者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因此,作为教师可以从课文里向学生推荐一句或几句比较易模仿易生成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

如《操场上》这篇课文,它是由两幅体育活动的场景图和一首儿歌组成的。原文如下:

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

这时我借助课件(课间图片),引导孩子们说说下课了,操场上谁在干什么和下课了,谁在操场上干什么两个不同句型却表达同一意思的训练。

师:小朋友,你下课的时候都是在做些什么事呢?

生1:我会跳绳。

生2:我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生3:-----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玩。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所学校,看看他们那儿的小朋友在课间时都干了什么事?(出示课件图片)

生1:我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

生2: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跑步,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踢足球。

生3:-----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你能不能用“下课了,谁在操场上干什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下课了,小明和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

师:你可真聪明!老师一点你就会了!那你会不会同样是这句话用“下课了,操场上谁在干什么”来试试?

生1:下课了,操场上小明和同学们在踢足球。

师:我看到有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场景了,那就拿出我们的仿写本,老师给你们提供句式,完成填空式的仿写,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告诉大家吧!

铃声响,-----------。-----------(哪里),真------------。

-----------------------,天天--------------------------。

再比如在教授《比尾巴》这课时,我借助课间,出示一些尾巴、嘴、羽毛有特点的动物,用填空的形式进行语言迁移小练笔:谁的尾巴----?谁的-------?谁的----------?---------的尾巴------。-------的--------。-------的---------。如此这般仿写式的训练,让孩子们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

二、仿句子将话写完整

   随文仿写也要注意“触类旁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高年级的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之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路”时,通过“在语文情境中识字,又通过识字创造新语境”的思想,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巧妙的前勾后连,拓宽延伸,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练笔时能够不拘泥于范文,做到“举一反三”。

比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二时,仿写例句: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江上有一座大桥。

   这时作为老师必须先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多次诵读之后,很多孩子都能领悟到这句句子写了“什么地方有一样什么”。

师:我们小朋友的眼睛可真锐利!一看就发现了这一个规律。那你能把下面那句话补充完整吗?(屋子里有---------。)

生1:屋子里有一个桌子。

生2:屋子里有一个女孩儿。

生3:-----

师:那你还能说说除了“屋子里”以外,还有哪些地方有什么吗?

生1:大树下有一只猫。

(学生在前面的补充练习中已经领会到这句句子的关键处了,这时要再造一句也不成问题了。)

大部分的仿写还是比较偏向于这种练习方式,用一个恰当的引语、用一个固定的句型来让孩子们说说写写,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及孩子们的主体性,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至于没了“下锅之米”。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来回反复训练,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

三、仿句式训练

   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应转变自己的位置,即变教师为导师,做学生作文的引导人,变着法地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写作情趣,激活想象,引导学生学会用鲜嫩的语言、灵活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

随文仿写,也要衔接生活。作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仿写训练也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不积累一定的素材,为文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一年级的孩子本身语言的积累就比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课本的例子给孩子以引路,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去模仿,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家里》这一课,主要是由一幅插图、8个表示家具的词语和一篇课文组成。这篇课文一节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多个,如果是一个一个认,那么不但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势必会让一切活动浮于表面,效率低。我们学校在城市,文具、家电、家具都比较多,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如电视电话之类的都已经不足为奇了,因此让孩子们看着图来说说这些也并非难事,重点是句子的操练。

   考虑到这是孩子刚刚开始学习生字,要说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自然有些生疏,所以我穿插了一个句型“超市里的商品可多了,有-----有-----还有-----”。这个句型说难并不难,它是一个不加任何修饰的句子,只要结合实际情况或者图片就能轻易地掌握注意点,但是要说这个句子容易也并不容易,“-----(哪里)有-----有-----还有-----”已经要说三样物品了,一年级的孩子记不住也有可能,于是我用了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反复说,互相说,变着说等多种形式来操练。

四、比喻句的仿写

   可以说,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创新,产生新的意象、新的思想,才能写出佳作。仿写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如《小小的船》,原文如下: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用比喻句,但如何来运用比喻句呢?这还是要利用课件进行事物的对比,从诵读、想象开始。

师:小朋友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第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课件出示两种物件,让学生比对)

生:我觉得是说这个月亮就像是小船。

师:哦?为什么说月亮像小船?

生:因为月亮是弯的,小船也是弯的。

师(紧跟着):单单是因为都是弯的吗?还有没有别的?

生(再读了一遍课文):还有都是两头尖尖的。

(在这样的一唱一和中,孩子们很快就会理解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是小小的船。)

师:那你还能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什么吗?

生1: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因为它们都是弯的,两头翘起的。

生2:弯弯的月亮像镰刀,也是因为它们都是弯的。

生3:-----

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想出了那么多,你还能想出“闪闪的星星像什么”吗?

生1(很急切):我知道了,像宝石!

生2:闪闪的星星像钻石!

生3: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师:你们说得太棒了!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在这样的多次诵读、想象、引导下,孩子们很快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比喻,不需要老师再去解释太多。

五、仿写篇章

   语文教学距离“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叶圣陶语)的目标还很远,一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切实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范文去引导,使他们在作文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同时又要让他们尝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的甜头和乐趣。

仿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除了注重语言要锤炼、见解要独特外,还要充实文中的意蕴。夸美纽斯说的好:“好的教学必须能够促使学生学得快些,学得愉快些,学得透彻些。”

   某一篇课文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课文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安排“仿写”的课文,要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从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情感场中和作者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给学生搭建进行创造性练习的阶梯,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表现中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当小练笔被孩子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的时候,每一次小练笔都是富有暖暖的温情的。因此,在随文仿写时,先要让富有童真童趣的孩子去寻找一个情感场,让学生在情感场中受到感染,进而温润出小练笔的最佳温度,借此抒发自己的真正情感。

再如《比尾巴》这一课,也可以仿照课文形式进行一问一答的仿写。恰如其分地使用课件(多种有特点的事物出现在画面中),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创编儿歌:谁的------?谁的------?------的-----。------的------。孩子们由尾巴创编到羽毛、鼻子、个子等等许多方面。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提升,孩子们模仿创作的小诗歌像模像样,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也大大地提升。最后,我还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写下来。我想,作为他们的老师当然不能扼杀这种天性,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尝试,用他们的手写出他们眼里的各种表现形式。

    在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这两个核心环节中,释放孩子们的童心童真,让真挚的情感抒发,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新颖、独特,而经过情感场温润过的童心也有助于语言鲜活、富有灵气。教师必须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我们孩子的童心徜徉在情感的海洋中,带领学生走出死气沉沉的僵局,迈向生动活泼的天地。

结语:

    随文仿写训练,学生从模仿到独自创作,实为学生作文“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在低段写作中,适时适量地仿写既可以消化“读”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写”的水平。“语文味儿”也从读通,读懂,写好的环节上表现,在打开,内化,外化的过程中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仿写的目的不在于刻意的模仿,而在于对文中经典、精彩语段反复咀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大量地仿写范文,并在此基础上,积淀丰富的语感,逐步突破传统,力求创新。

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奠基石,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充分发掘出仿写的熠熠光茫,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以思催情,最后水到渠成,实现真正创新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