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禾诗歌

(2012-03-17 22:17:19)
标签:

杂谈

江南丝绸

 

我像敬畏故乡的泥土一样

敬畏一块江南的丝绸

 

江南的丝绸如流水

是一条最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一块丝绸就是一个故乡

一件旗袍就是一个故人

 

吹一阵风,丝绸便飘起来

敲进去一根骨头,丝绸就立住了

 

 

流水

 

江南是水做的,水做的江南,到处是流水

一万年前的水,一万年后的水

都朝着一个方向流淌

水从深山流来,从峡谷流来

从云端和高山流水的源头流来

那年,我与黑八爷上山采药,无意中

我追着一条小溪一路跑到山下

水顺着小溪,哪里低就往哪里流

从山谷一直流到低处的民间

把村庄一口快要干涸的池塘填满后

继续向前流淌,流经陈艾草的半亩蚕豆地

经过一座榨油坊的旧址时突然

拐了一道弯,然后继续拐弯

拐过油菜田和几家穷人的后院

沿途无意中收养了几朵野花

和秋天的最后一场秋雨。当汇入村前

的一条小河时更是显得深不可测

一些水被木桶或水罐取走

一些被农民抽去浇地,一些以平缓的姿势

慢慢流淌。它们去远行又像回家。

 

 

山寺

 

山寺是钟声堆起来的。半老的和尚

敲响了山寺上空的月亮。

 

尊座上,三个寂寞的菩萨

与几个剃光头的和尚

默默相对

其中一个,手捧经书,坐于清风

他的朗诵近于虚空。

 

我的奶奶

清晨从寺门进来

见佛便跪,跪了便磕头

一粒奇异神火,一碗灯

用三尺光芒照着奶奶。

 

菩萨没有国家

也从不与我奶奶说话。

 

 

——给妻子

 

一条幽径通往花香深处

万花丛中

有一朵是我那叫梅的妻子

我暗恋她时

长发一直垂到了脚后跟

 

这一朵,就为我开

仿佛在五百年前就为我

准备好了花蕾和花蕊

 

新开的梅,那么红

像冬天的火焰。温暖了我

融化了我内心的冰雪

并没有烫伤我的嘴唇

 

 

村庄

 

我早已把它叫作故乡了

村庄。黄土屋。竹篱笆

简单点说,就是有几排老房子

有许多种地的农民

周围有田野、池塘、菜地

不远处还有一所小学校

河流的旁边有人洗衣、浇麦

有人泛舟,木叶在奔腾

的流水中浮动。悠闲的人

坐在桥头的矮枫树下

一只飞鸟像串亲戚一样

从头顶的树枝滑过

隔着篱笆,村庄的人

吆喝着说话,隔着田埂

背靠背劳动。他们身上的

二百零六根骨头

坚韧而没有一根软骨

包括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采石场的后半夜

 

我写的采石场是村庄的一个山坳,

山路又高又陡。记得我小时候,

爬上去过一次,那一次爬上山顶,

才知道山的那边还有村庄。

山的更远处是一片陌生的山峦。

采石工在这边山坡上打眼、装药、

安插雷管、点炮。岩石在轰然一声

巨响中,纷纷破裂、碎开、瓦解。

点炮的人,像点着了屁股,跑得飞快,

后面轰隆隆一片,都是黑烟。

夜深了,碎石机的轰鸣声仍没有停息。

两个采石工用钢钎撬着炸开的

松动腐石,另几个轮换着用大铁锤

敲破化开。大锤落在石头上,

山谷发出一阵空洞的回响。

采石工手累酸了,变换一种姿势,

继续敲打。周围是祖宗的坟地,

溅起山中埋骨的沙土。

后半夜,由于起雾,寒意四起,

采石工把搭在树枝上的褂子穿在身上。

有人靠着草丛中的一块墓碑睡觉,

有人在自己的膝盖上睡着了。还有

几个,打着哈欠,坐下抽烟,说话,

一个问另一个:“今天初几?”

“小亮的二爹昨天得肺癌死了。”

回答者答非所问。

 

 

星期六,在镇上

 

星期六,这一日我在镇上

我拽着年迈的外婆,从小镇的石板路

走过。外婆拄着山毛竹锯短的竹竿

像她这把年纪的人

镇上已经剩不下几个了

弯曲的石板路上,牛粪、猪尿、谎言

还有一头毛驴的尖叫

都有点儿打滑,我的外婆差点滑倒

星期六,来镇上赶集的人很多

卖鱼的满身腥味,他把一筐鱼并排放

在一桶清水的旁边,一边卖鱼

又一边把鱼养在木桶里

在另一条街上,一个穿灰格子褂

的农妇,蹲在街角卖土豆

她将土豆装进不知姓名的人的

篮子里,然后在一旁

粟米一样地呼吸着

中午,她卖完土豆,买了几个苹果

两包纸烟,一袋盐,不多的肉

瞬间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街上那个脏兮兮在棉袄里捉虱子的人

是当年镇上有名的包子王,他爱赌

把家底输光了,现流落街头

晚上,我在镇上住了一夜

偶尔在街头碰见一个人

像碰见月亮,摇摇晃晃,比酒还醉

 

 

江汉平原

 

往前走,江汉平原在我眼里不断拓宽、放大

过了汉阳,前面是仙桃、潜江,平原就更大了

那些升起在平原上空的炊烟多么高,多么美

炊烟的下面埋着足够的火焰

火光照亮烧饭的母亲,也照亮劳作的父亲

八月,风吹平原阔。平原上一望无涯的

棉花地,白茫茫一片,像某年的一场大雪

棉花秆挺立了一个夏天,叶片经太阳

暴晒,有些卷曲。平原人隐藏在下午四点

的棉花地里,露出来的几顶草帽

像路边几间平房的黑窗户。我顺着

一条小河来,逐水、追鱼,像携带流水

黄昏,夕阳如水中游走的活鱼,游到

七孔桥拐半道弯就消失了。这时候

远处村庄里,点起了豆油灯,大平原变得

越来越小,小到只有一盏豆油灯那么大

豆油灯的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我感觉黑夜里的江汉平原也在轻轻摇晃

 

 

桃花源

 

山路弯弯,流水潺潺。还有十万桃花,

一园方竹,斑鸠和布谷,一声接一声

地鸣叫,构成了桃花源。这还不够。

推开一片白云,亮出一片宽阔的庭院,

几间平房,一头牛,一群鸡,两只白鹅,

一条黑狗,外加一位荷锄的农夫,

构成了桃花源。这还不够。一条古老

而清幽的石径,十几座小石桥,一缕

炊烟,半亩荷塘,还有一条桃花溪。

前朝风月,皎洁得一尘不染,构成了

桃花源。这还不够。它应该还要有山,

山上有石洞,洞中有光。要有田野、

村庄、野山坡、灌木丛及茁壮的包谷。

有白太阳的中午和像一堆黑泥土的黄昏。

在一条交错的小路上,走着船工、猎人、

樵夫、羊倌和养蚕的农妇。远处村

落里,老人快乐,儿媳孝顺,孙绕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田禾诗歌12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