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孟石先生两刻“鲁人”印
| 分类: 自言自语 |
我为孟石先生两刻“鲁人”印
陈 岩
欣闻孟石先生“师表竹风——孟石中国画作品纪念展”在泰安市美术馆隆重举办,深为主办者的明举折服,也为泰山美术界深感庆幸。
文化泰山应该推举宣扬自己的文化和文化人。丹青千年,盛世华章,岱宗应该留下一抹浓笔重彩。纪念画展,正逢其时也。岱下画人有眼福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泰安师专的美术教育在全省具备相当的影响力,泰山书画艺术在同级地市中发展突出,与孟石等先生的付出和贡献是分不开的。
对于孟石先生的艺术,世有公论,业有赞誉。作为门外汉、更作为晚辈,我感性认为其墨竹成就最高。与自古以来文人画墨竹的高冷孤寂、炫弄笔墨不同,孟石先生的墨竹枝繁叶茂,充满生机,贴近生活,亲近民众。多年来,赠我墨竹数件,成为篆美堂长物。
由此想起为孟石伯伯治印的诸多往事。我大约在1973年左右随家先严学习写字刻印。1975年拜入青岛苏白老师门下。1978年,我的书法、篆刻两件参加了“山东省山水花鸟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便开始壮着胆子给当时泰安的书画家刻印,记得有赵华岩、陈彦松、李半残等老先生,更多的是父执庞子东、张正、孟石(传柱)、黄墨林等叔伯辈的老师,并被这些长辈们经常使用。当然,现在明白,这是长辈们对我的关爱和鼓励。
从自存的印拓看,为孟石先生所作比较早的是1978年刻的“孟进画印”“江山如此多娇”“花长好”等印。1981年刻了“长春”“长寿”“掠影写意”“高风亮节”等。后来又刻了“鲁人”“岱阳人”“高洁”等。尤其是1982年刻的“鲁人”一印(图1),深得孟伯惜爱。是先生爱用、常用印。
1983年1月,请我的老师苏白批改印拓时,此印还被老师标注三个圈,予以认可(图2、3)。
1984年,孟伯告诉我,常用的“鲁人”印在一次笔会时丢失了,命我再刻一方。考虑区别于前,变换了一下风格,遂拟汉玉印出之(图4)。以期契合墨竹的坚韧劲节,挺拔凌云之气。
1991年,泰安市委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市文联、市博物馆举办“党风廉政知识书画展”,内容简介封底采用孟石先生的墨竹图,对联配上了我的拙作隶书“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图5)”能够为孟石先生大作陪衬,既诚惶诚恐,又引以为荣。
多年来,刻印能得到孟石先生不弃,至今引以为傲。
(陈岩,书法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第五届篆刻委员、泰安书协第二、三届副主席兼篆刻委主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