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城古城里的城隍庙

(2012-08-13 21:39: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兴城古城

张恺新

清代文学大师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第一篇文章名为《考城隍》,城隍神俗称“城隍爷”,中国民间对它的信仰和膜拜,已经延续了3000多年。城隍是传说中城市的保护神,“城”指城池;“隍”原意为干涸的护城河,后来代指护城河,“城”和“隍”本指两种保护城市内部安全的军事设施。城隍神的原形是水墉神,水墉神即护城河渠中的神灵,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开始祭祀。它的原始职能,主要就是保护城市不受水火盗灾和敌军的侵袭。到了三国时期,吴国出现了第一座城隍庙。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将城隍神当作保护城市安全的化身加以大力膜拜。唐代国家安宁,城隍神的职能逐渐扩大到主管亡灵超度、水旱疾疫、惩恶扬善等,俨然成为城市冥间的行政长官。今天各地城隍庙中城隍神身边供奉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阴间”神灵,就起源于唐朝。

尽管从宋代开始,城隍神被列入国家祀典,从民间祭祀升格为君主祭祀的神灵,但真正使城隍神信仰在全国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做皇帝的第二年,就“大封”城隍神。他下旨命令京城和各府、州、县都建庙供奉城隍神,并给予这些城隍神以“王、公、侯、伯”等“封爵”。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在每一座中国城市中至少有一座城隍庙。有人说,这是因为朱元璋早年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所以对与土地神有密切联系的城隍神推崇。其实,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说:“朕立城隍庙,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用城隍神的道德标准作为束缚人心的思想枷锁,使百姓感到为非作恶就会受到城隍神的惩处,从而服服帖帖地接受统治者管束才是朱元璋大力倡修城隍庙的本意。

与“阎王爷”不同,城隍神虽然是百姓信奉的冥间长官,但它的数量并不是唯一的,每个城市一个城隍神,每个城隍神的面孔都是不同的。耐人寻味的是,历史上各地供奉的城隍神很多有真实人物作原型,多为曾在该城市为官或生活过的廉吏、忠臣、品行正直或积极行善的人,也有曾为保护城市而做出特殊贡献的英雄人物,百姓为纪念他们,而将其加以神话,供奉为“本城城隍”。百姓朴素的希望这些人物的英灵能像生前一样保佑百姓、除暴安良、守护城池、惩恶扬善。如北京城隍杨椒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兵部员外郎,因刚正不阿而为奸臣严嵩所害,后来百姓就将他供奉为北京的城隍神;杭州的城隍神周新是明朝永乐年间的浙江按察使,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而像浙江义乌的城隍神项显佑、乌鲁木齐的城隍神纪永宁,都曾经倾家财捐助百姓,百姓敬佩他们的德行,供其为城隍神。城隍神的造型类似于中国传统的道教神像,因此城隍庙多为道教寺庙。由于历史的变迁,今天我国仍保存完好的城隍庙有10多座,比较著名的有上海、承德、平遥、榆次、郑州、舞阳、宁波等城市的城隍庙,在东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者当推有五百七十年历史的兴城城隍庙。

明宣德年间修筑宁远城即今天的兴城古城后,为加强防御蒙古部落入侵,朝廷很注重用城隍信仰来巩固守城将士及家属的心理防线。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在宁远城修竣12年后,城隍庙在城内威远街(北街)西胡同建成。城隍庙初建时的规模已不可考,以后历经明清两代的五次重修、增建,到清末趋于鼎盛。据说,当时城隍庙香火旺盛,人们纷纷来此膜拜城隍神祈求平安吉祥。在民国初年,兴城城隍庙尚存房屋25间,其规模在辽西地区堪居首位。遗憾的是,由于在清代以后,全国很多地方的城隍庙在修缮时将城隍神形象笼统化,使得兴城城隍庙中的城隍神原型变得模糊,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已经很难考证明代这座庙宇中供奉的是哪位英雄人物的化身。

至今兴城古城里的老人们仍记得,解放前城隍庙内供奉泥塑城隍一尊,长相眉清目秀,白面,五缕胡须,显得比较儒雅。还有一尊城隍像是用藤条编织为身、檀香木塑头,专供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城隍出巡时用。“城隍爷出巡”一般走四街、八个胡同,城内居民沿路跪拜、焚香,成为当时小城的一个风俗。

解放后,城隍庙曾先后被兴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兴城市第二幼儿园等学校占用。1984413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914日升格为葫芦岛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辽宁省文物专家组成员、原省考古所所长辛占山研究员和原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来兴城考察,当他们看到城隍庙古香古色的建筑时,不约而同的说:“兴城城隍庙保存如此完好,在东北地区当属独一无二”。在辛占山等文物专家的呼吁、举荐下,2003320日,城隍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市保”到“省保”,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在全国的文物古迹中都是不多见的。20037月,辽宁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艾鸿举(原辽宁省档案局局长)、刘连生(原辽宁省人事厅厅长)来兴城调研文物保护法落实情况时,专程到城隍庙进行参观,他们对城隍庙的建筑艺术同样赞不绝口。与此同时,城隍庙修缮工程被列入兴城古城保护开发项目的一部分,经省文化厅同意,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做法,即“在不改变文物建筑原状的前提下,谁投资谁受益”。最后,由沈阳太清宫道观中标开发。

在地方领导的支持下,城隍庙修缮工程进展得比较顺利。2003715日,兴城市第二幼儿园从城隍庙内迁出,城隍庙房屋产权移交给兴城市文物管理所。很快,投资方根据历史资料和专家论证,聘请建筑设计人员编制了修缮规划。8月初,城隍庙古建筑群内的十余间北京平房开始拆除,修缮工程进入了实质阶段。修缮古寺庙建筑需要文物部门参与和把关,屋脊是什么规制、吻兽是什么形态,甚至细微到木材选料、油饰彩绘都不能含糊,否则就很难达到“修旧如旧”;再就是有关城隍庙的历史考证,这也是非常严谨细致的,笔者多方搜集有关兴城城隍庙的史料,还征集到清道光年间宁远知州强上林为城隍庙题写的对联:为善不昌祖上有余殃殃尽必昌,为恶不灭祖上有余德德尽必灭。

2004年6月9,兴城古城的重要古迹城隍庙经过修缮向游人开放。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城隍庙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共有15间古建筑。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灵官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善;灵官殿其后是城隍殿,是寺庙的中心建筑,殿中有城隍神、“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传说中神灵的泥塑像;城隍殿后面是后殿即斗姆殿,又称斗姥殿,供奉传说中的北斗七星之母;斗姆殿东侧建有吕祖殿,供奉吕洞宾等。游人在城隍庙中既可领略明清寺庙建筑艺术,又可感受宗教文化的魅力。兴城城隍庙的修缮,为兴城古城增加了新的旅游看点,成为展示兴城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窗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