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反思
(2015-12-09 16:27:33)即时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反思
[案例]《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根据自己的想象,剪出一幅图案。
学生剪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图案:红五角星,桃子,蝴蝶……
师:请仔细观察你们剪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些图案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的左右两部分互相重合。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真棒!
生2:我觉得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真不简单!能把学过的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准确地挑出来。
生3:同学们穿的校服上的图案、蝴蝶、蜻蜓、飞机等都包含着轴对称图形。
师: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观察入微的孩子。
这时生4发言了,但举的例子是错误的。
师:这个例子虽然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你愿意换种说法再试一次吗?相信你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大家愿意给他再次尝试的机会吗?
案例:《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片断
师:出示情境图:102人去公园游玩,门票每人2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生根据图意列算式:102×25。并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师:巡视。指名板演:1、用竖式计算;2、(100+2)×25;3、(100+2)×(20+5); 4、102×(30-5)做题的学生首先自己来做个评价,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这四位同学的讲解来评价这四位同学的解题思路,从这么多的想法中使学生明白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最后老师总评肯定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思路广,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这里也有一种方法口算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我又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来,怎么办?”这时马老师用试探的口气说:“不知道对不对?行,请你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他们判断去吧。”这时学生还是有些胆怯,张张嘴又停下了。老师又鼓励:你先说,可把问题甩给他们。生:25×2=50,102÷2=51,50×51=2550(元)我想请大家判断一下我这样做有没有道理?这时我在想学生可能是根据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积不变吧(因为后边的内容就要涉及到这类的知识,可能是他提前预习了,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吧。)没想到的是竟有其他学生根据图的意思来解释此题的意义:先求出2个人用多少钱,在102人中有几个2人,然后再让俩人用的50元来乘51个俩人就能得出最终的结果,经过这个同学这一分析,有一部分同学在频频点头,这时她面带微笑对刚才列式的学生说:我这种解释你还满意吧。他高兴地说:“对呀,你真会思考,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时,老师也为他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的思维真灵活,说的有理有据,能帮助同学揭开心中的谜团”。转而老师又回到原题,根据板书的几种方法,使学生清楚这类题用乘法分配律较简便,值得大家在今后做题中运用。通过这一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你给他们机会,学生的思维是不可估量的,对学生有独特解法的地方,应多用激励性语言给他们适当的评价,就会得到预想不到的收获。此例不是吗?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既解决了同学们的疑团,同时也为马上就要学的积不变的规律埋下了伏笔。所以,一些比较基础的堂上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呈现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同时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