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时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反思

(2015-12-09 16:27:33)

即时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反思

                  振兴小学   霍永转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评价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评价的重要性。数学课的随堂评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师生受益匪浅。传统教育过分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课堂评价似乎更多的是批评、指责与否定,也就是走入一个“消极评价”的极端,即教师无视学生鲜活真实的课堂反应,对于偏离预设的课堂生成一律给以无情的打击。但是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极端现象依然存在。新课程则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视角更多的关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成了新课程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又以过分的手段给予夸张的表扬,即走入“积极评价”的极端。课堂教学评价为何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呢?我谈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两点看法:

    一、评价要有针对性,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受表扬。

    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嘿嘿,谁谁谁,你真棒!”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除此之外还有语言、动作表扬加物质奖励,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的头上、脸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彩星,课堂上不管你回答的怎么样,只要参与回答随时随地都有表扬和奖励。比如:对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一位数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就不应该说“你真棒”或发个奖品,这是自然的,应该的。你表扬、发奖品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够一人一个,没有得到奖品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不是我不会,而是老师你不给我机会呀。课堂评价要让学生明白受到表扬是因为什么,更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的进行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激励教育,关怀学生的人文发展。

[案例]《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根据自己的想象,剪出一幅图案。

学生剪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图案:红五角星,桃子,蝴蝶……

师:请仔细观察你们剪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1:这些图案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的左右两部分互相重合。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地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真棒!

2:我觉得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真不简单!能把学过的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准确地挑出来。

3:同学们穿的校服上的图案、蝴蝶、蜻蜓、飞机等都包含着轴对称图形。

师: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说明你是一个热爱生活、观察入微的孩子。

这时生4发言了,但举的例子是错误的。

师:这个例子虽然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你愿意换种说法再试一次吗?相信你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大家愿意给他再次尝试的机会吗?

    案例中,教师对前三位同学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课堂评价,并且教师的评价突出了对学生强项的肯定与期望。对于第4个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没有从结论是否正确去评价,而是从对待学习的态度转变方面给予表扬,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是给予相同的表扬,不是一味的“喊好”,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对学困生,也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他自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体会到了自尊,同时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评、互评,在交流中悟出真理。

案例:《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片断

师:出示情境图:102人去公园游玩,门票每人2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生根据图意列算式:102×25。并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师:巡视。指名板演:1、用竖式计算;2、(100+2)×253、(100+2)×(20+5); 4102×(30-5)做题的学生首先自己来做个评价,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这四位同学的讲解来评价这四位同学的解题思路,从这么多的想法中使学生明白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最后老师总评肯定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思路广,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这里也有一种方法口算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我又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来,怎么办?”这时马老师用试探的口气说:“不知道对不对?行,请你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他们判断去吧。”这时学生还是有些胆怯,张张嘴又停下了。老师又鼓励:你先说,可把问题甩给他们。生:25×2=50102÷2=5150×51=2550(元)我想请大家判断一下我这样做有没有道理?这时我在想学生可能是根据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积不变吧(因为后边的内容就要涉及到这类的知识,可能是他提前预习了,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吧。)没想到的是竟有其他学生根据图的意思来解释此题的意义:先求出2个人用多少钱,在102人中有几个2人,然后再让俩人用的50元来乘51个俩人就能得出最终的结果,经过这个同学这一分析,有一部分同学在频频点头,这时她面带微笑对刚才列式的学生说:我这种解释你还满意吧。他高兴地说:“对呀,你真会思考,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时,老师也为他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的思维真灵活,说的有理有据,能帮助同学揭开心中的谜团”。转而老师又回到原题,根据板书的几种方法,使学生清楚这类题用乘法分配律较简便,值得大家在今后做题中运用。通过这一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你给他们机会,学生的思维是不可估量的,对学生有独特解法的地方,应多用激励性语言给他们适当的评价,就会得到预想不到的收获。此例不是吗?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既解决了同学们的疑团,同时也为马上就要学的积不变的规律埋下了伏笔。所以,一些比较基础的堂上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呈现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同时获得新知。

    总之,教师作为评价的协调者、指导者、使用者,应给每个学生以闪光的机会,使学生在及时、关爱、相互尊重和恰当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乐于自我反思,从中获得快乐、自信、成功,从而茁壮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