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世良】《内能及其利用的复习》教学反思

(2018-01-04 08:02:26)
分类: 反思体会

少点遗憾,多点惊喜

——《内能及其利用的复习》教学反思 胡世良


学校“我的模式我的课”主题课型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物理组坚持做到“一期一题,一题一课,一课一模”。上学期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探究课型,并形成成果——初中物理探究课型“355”教学模式。本学期因为是九年级,后阶段复习时间较长,所以确定的主题是复习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研究课型的确定,我也被确定为展示课的上课教师。我想到初三物理前两章(13、14章内能及其利用)为热学内容,之后是长时间的电学学习。完成了13、14章的教学后,有必要在此复习、小结,告一段落。我提议并在备课组讨论通过,将这两章热学内容(内能及其利用)的复习做为本期复习课的上课课题。

【胡世良】《内能及其利用的复习》教学反思经过集体商讨,确定了本次复习课的总体思路。第一,以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展示复习课型的模式教学。第二,不来花架子,要复习得实在,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既有考点的落实、做题的指导,更要有方法的总结、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有能力的提升。第三,要降低重心,避免“精英教育”,复习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索、讨论、交流,让绝大多数学生有实在的收获。第四,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体现课改成果。第五,“成功是成功之母”,课堂教学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愉悦感,激发求知欲。第六,教学模式要易于操作,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上课课题确定后,我开始构思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要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我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很多。我总结了备课组八年级复习课教学研究经验,结合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特点,将复习过程概括为“知识清单”、“知识结构”和“知识应用”三个部分。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符合物理学科特点,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易于操作,行之有效,得到了备课组的肯定。

【胡世良】《内能及其利用的复习》教学反思两章热学的复习内容偏多,但后面又是电学的学习,且两章的内容互有联系,但我不想落下某一章。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能完成两章内容的复习,又能体现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特点和流程?物理学科的特点,又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怎样处理基础知识?我借鉴了“梁雪梅物理工作室”的课改教学经验,设计了针对复习内容的基础知识清单,让学生课前完成清单填空,课堂上小组订正,再集体解决疑问。因为是复习,绝大多数基础知识,学生都是会填的,课堂教学中,他们几分钟就把知识清单订正了,并将组内有争议或不能解决的少数问题提出来,课堂上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一部分,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基础拾遗”。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基本知识点,又避免了课堂上“简单、枯燥的重复基础知识”,把从基础知识复习节约的时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的设计和实施行之有效,得到了组内教师的肯定和推荐。

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我设计了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步骤“梳理知识结构”。教学中从“内能的概念”到“内能的改变”再到“内能的利用”,师生合作,理清所学知识的结构,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巧妙、简化的设计知识框架并板书。此步骤的设计,得到了观课教师的赞同。但教学中我自己的语言有点平淡,未能大面积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此步骤超出预算时间2min。同时板书如能用彩色粉笔强调,效果更好。

怎样的知识应用才能既巩固知识,又形成能力?我将知识应用分为“重温重点”和“整合提升”两个步骤。“重温重点”的例题,并非单纯的讲题,例题只是引子,用例题引出对重点知识的复习巩固、深入理解和基本应用。例1和例4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复习了“两种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和“热机的主要能量转化”;例2用判断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用例3引导,递进提问,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从“吸热、放热”和“升温、降温”两个角度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并顺势让学生用比热容的知识,从两个角度解释生活现象,对考试中的难点——“问答题”做了方法指导。“重温重点”的教学,我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明显感觉到了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进步,我肯定了他们的成功和进步,较为自然的达到了“激发求知欲”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但课后反思,交流展示、回答问题的学生中,多为优中生,后进生占少数,我的激励性语言也比较单一,未能把全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胡世良】《内能及其利用的复习》教学反思“整合提升”中,我设计综合类例题,旨在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解题能力。通过对比理解“比热容、热值、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让学生观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动画,直观的复习了难点——“曲轴转动与做功”问题;精选计算解答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课堂体验热量和热值的计算,讨论交流加深对“热值”的理解,克服“计算难”的问题;最后设计“吸热升温与沸点”相结合的辨析,学生只需结合沸点知识,甄别结果是否合理,避免课堂的重复计算,提高课堂利用率,深化对热量计算的理解。教学中,此步骤超出预计时间2min。

总的来讲,课堂教学有两个突显的问题,第一,教师教学语言平淡,缺乏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用观课教师的话来说,我很“淡定”。反思自己,这可能就是平时课堂偶有学生打瞌睡的原因,今后定有意改变。第二,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和激励体系不完善。班级有了小组的建制,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还不够灵活,激励性语言要加强平时锤炼,要开启教师智慧,多创建“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课堂评价机制。

“上好一堂课,收获一份好心情”,我曾用课后的心情来评价自己的课堂。从这个角度看,自已课后的心情还是愉快的。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对课堂的反思,旨在让遗憾少一点,让惊喜多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