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雾凇
【资料】
雾凇:俗称树挂,在北方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因此雾凇现象在中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河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河面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河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晨看挂”是早起看雾凇(树挂)。沿河两岸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雾凇(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雾凇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制造】
器材:樟脑球、烧瓶、酒精灯、枯树枝、火柴
方法:
1.将樟脑球研碎,装入烧瓶中。
2.将枯树枝插进烧瓶里。
3.给烧瓶加热,直到樟脑球粉末完全升华。
4.观察枯树枝的变化。
解析:
樟脑球受热升华后再凝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