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解放军》教学反思
(2012-10-13 09:45: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个人感悟 |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发表 2001.3 《教育与教学》第三期,总第58期
能动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认识性和改造性。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情感等对学生能动性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护个性的活动,并导致其朝某一目标前进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激发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动力。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性,其能动性一定得到了发挥。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并进行主动愉快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情感在能动性的培养上起引导作用,积极的情感引导动机的增强,强化学习动机能激发能动性的发挥。可见,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感,均有助于能动性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由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情感体验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因而他们的情感具有情境性,丰富、生动、形象的情境是儿童产生道德情感的土壤。若通过某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或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形态,再现于学生面前,以景激情、以事激情、以趣激情、以美激情,让学生的情感与教学内容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振、共鸣,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会引导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动机的增强又能激发能动性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以九义教材第七册第十二课《热爱解放军》为例,就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能动性,做简要说明。
一、直观画面再现情景
运用生动直观的画面,再现教学内容所表现的情景,让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入情入境,产生相应的强烈的情感体验,且这种体验会随着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而得以强化。在教学解放军不顾个人安危,保卫祖国建设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品质时,我用CAI展示1998年夏天,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30多万人民子弟兵,头顶烈日、身挡激浪、日斗洪魔、夜卧长堤,与特大洪水展开殊死搏斗的惊险场面,以及解放军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驾驶冲锋舟解救一个个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动人场面。在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紧张、担忧、崇敬的情绪。同时,我还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思考解放军这样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到底是为了什么?通过讨论、谈感想,使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到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从而产生要向解放军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典型事例讲出情景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紧扣教材,适当补充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事例,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愿望和兴趣,达到培养道德情感的目的。在教学中,我补充了《志在天涯守海疆》、《塔山英雄李向群》两个动人故事。《志在天涯守海疆》的大意是:在一个地理条件险恶,生活极度艰苦的前哨小岛上,洪宝光连长和战士们把小岛当成自己的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保卫海疆;《塔山英雄李向群》的故事梗概是,年仅20岁的富家子弟李向群与无数解放军一道扛沙袋、垒围堤、打木桩……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一次又一次的倒下去,又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洪宝光和李向群的感人事迹,使孩子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解放军是人民最可爱的子弟兵。
三、生动语言描述情景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媒介,更是课堂教学中相互交流的载体。教学中,我在深入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我还充分发挥CAI声像合一的优势,渲染气氛。在展示解放军英勇奋斗的动态画面时,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颤抖的声音,潮湿的眼睛,滚滚的热泪,真挚的情感深深的感染着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和领导的鼻翼也开始了颤动。孩子们的眼睛湿润了,教室里一片抽泣声。战士们奋不顾身,用生命捍卫祖国财产和人民生命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学生的心,他们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向解放军叔叔学习。
四、质疑设问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景。在揭示教学要点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时,我用CAI展示了解放军边防站岗的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放军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那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怎样?他们是怎样对待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并通过学生自主质疑、想象、讨论、释疑,让学生明白解放军驻守边防,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人民生活的安宁,他们是祖国的钢铁长城。诱发学生学习热情,激活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并在自主讨论中懂得了应该怎样结合实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向解放军学习,使学生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五、优美旋律表现情景
音乐的旋律美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也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熏陶学生的情操,是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表现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教学内容表现的情景相吻合的旋律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如在讲述洪宝光连长抛弃个人的幸福和欢乐,17年的驻守边疆,致使7岁的儿子不知道爸爸模样的事例后,我适时让孩子们感受了歌曲《说句心里话》。在展示解放军与洪魔搏斗的惊险场面时,配以扣人心弦的紧张旋律,之后又播放了歌曲《为了谁》。“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国家谁来保卫家?”“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只知道你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优美的旋律、画面、意境伴随着战士们的心里话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无限赞美,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在孩子们的道德情感被充分调动,产生强烈的行为冲动时,我便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最后,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旋律中,孩子们群情激昂,用整齐洪亮的歌声表达了“顽强学习、不怕困难,为理想勇敢前进,做共产视事业接班人”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六、参与表现演出情景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道德情感的过程。在教育学生积极参加慰问解放军的活动时,我创设了一个模拟活动情景,指导学生用“说、唱、跳、写、画、做”等形式表达对解放军的热爱,以求最直接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孩子们积极的自由组合,激烈讨论,认真准备,争先恐后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解放军的热爱:写一封慰问信,说一句心里话,唱一首赞美歌、跳一支欢乐舞、画一幅美丽画、做一件小礼品……学生积极的才艺表现,丰富而又天真烂漫的想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心理品质也达到了最大的激活状态,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