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乘务员规劝喇叭外放点赞

2024-01-04 13:08:09

       相信大家乘坐高铁时,都会遇到周围个别旅客打开手机的扬声器喇叭,声音很大的情况,乘务员巡查发现后常常和声细气劝阻,礼貌提醒建议音量调小一些,轻声播放或使用耳机。现代社会里,每天人声鼎沸嘈杂已经成为令人烦躁的噪音源。人们乘坐交通工具时,或闭目养神缓解疲劳,充分休息以便到站后能及时顺利投入新的工作生活,或默默沉浸在电子设备的阅读浏览中。如果旅客们都争先恐后自顾自放大调高音量,势必互相干扰影响。然而,一些旅客或刷存在感,或过于自我而以己推人,误认为自己欣赏热爱的其它旅客也该不会反感“共享愉悦”,或自认为声音不算很大,没有意识到言行举止其实已对周围干扰影响,但事实上其他旅客未必同样享受,有些可能只是不愿引起纷争而怒怨不敢言。

       为此,一些城市轨道地铁,以乘客守则、乘车规则、文明公约、条例、管理办法等法规形式,颁布“静音令”,纷纷明文禁止外放声音,将大声喧哗吵闹、外放音乐、异味食物等视为影响交通运营秩序的不文明乘车行为,甚至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我们铁路虽然没有出台相关统一禁令,只是将禁烟这类危及行车安全行为上升到法律法制层面,但高铁遇到外放等不良行为后能由工作人员及时人工规劝,既有权威身份、又和声细气,也是一种和缓却十分有效的引导方式。

       高铁旅客在旅途中越来越多使用有线或无线蓝牙耳机,说明了成效较为显著。类似方式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也常见,如前几年行人选择红绿灯和先看有无车辆后再过马路,两种方式几乎各占一半比例,即使由志愿者作为交管员劝导也效果不明显;后来改由辅警劝导且非惩罚性管理后,按红绿灯过马路通行已经能占据绝大多数,也侧面说明这种带有隐性强制暗示的柔性辅助引导方式有一定成效。相比之下,普速列车乘务员也有必要加强对外放等不文明行为的劝阻。高铁乘务员对外放等不良行为通过服务性语气合理提示,引导从乘客站在他人角度着想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休息权等正常旅途需求,避免为周围带来烦恼,在短暂旅途出行中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场所的安定宁静。高铁作为一张中国形象的国家名片,乘务员在道德层面上的舆论导向,构建和进一步牢固公德意识,也为现代文明的良好新秩序增添光彩,对未来的民族文明做出自身应有的积极贡献。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