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要素

标签:
古代诗词要素 |
分类: 诗歌散文 |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时,已沉淀在你的文化里;古诗词在你牙牙学语到孜孜胎教“床前明月光”时,已流淌在你的血液里;古诗词在你不经意地说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情人眼里出西施”时,已弥漫在你的生活里。所以,不论你吟诗与否,你已经是个诗人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注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包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朽之作在内的三百多篇诗歌。在语言的句法上,《诗经》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屈原以其在《离骚》[注3]中的呐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楚国开创了一种叫“楚辞”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五个字一句)和七言句(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两种分类。第一类是古体诗(也叫古风),以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为主,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二是近体诗,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注5]。格律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字句、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词是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来的新的体裁,所以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之为“长短句”。词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所以又被称为“宋词”。
以下先谈唐诗(即(唐代)近体诗或格律诗),再谈宋词。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把唐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用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容咱一一道来。
唐诗(即格律诗)根据其句数(四句或八句)和每句的字数(五字或七字),可分为五言绝句(五绝)、五言律诗(五律)、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四种(如下图所示)。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1.jpg
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唐诗押韵有如下要求:1、一般押平声韵(即现代汉语四声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2、偶数句押韵,奇数句除了首句(可押可不押)外不押韵。3、押韵时只能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不能混用其它韵部的字。
到底什么是格律诗韵呢?最能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撰的《平水新刊韵略》(简称《平水韵》)[注7]。该书把唐韵中某些可通用的韵部合并成为106韵,又叫“诗韵”。所以唐诗押的是《平水韵》106个韵部中的30个平声韵。
有兴趣了解106个韵部细节,请看咱在“诗词古韵”论坛所贴的《平水韵》:
让我们来看个用韵实例吧。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3.jpg
对照上述押韵要求:1、押的是平韵。2、偶数句句2和句4押韵;奇数句中首句选择押韵,而句3则依规定不押韵。3、押的三个字天、眠和船都属于“下平一先”韵部。
平仄是构成唐诗最重要的因素。平是平声的意思,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注8]。在实际写诗填词中,可以使用在线新华字典,查找任何一个字的平仄和韵部:
古人区分平仄的目的是为了在诗句中平仄交替使用,使诗歌在朗诵中具有音乐的美感。唐诗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平声是长音,适合曼声吟唱,上、去、入三声都有升降的变化。总之,律诗中的平仄递用,就是在声调上长短、升降的交替,从而使诗歌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举个粗浅的动物名例子吧。请读读没有平仄递用的(前七字都是属仄声的第四声,后七字都是属平声的第一声):“鹫鹤兔貘鹿豹象,鸡鸭猫猪貂猩狮”。有点拗口难听吧。再读读平仄递用后的:“鸡鸭鹫鹤猫猪兔,貘鹿貂猩豹象狮”。顺当好听多了吧。其实,汉语成语何尝不是讲究抑扬顿挫?咱粗略估算有80%的成语平仄递用[注9]。
五言绝句(五绝)和五言律诗(五律)的格式[注10]
汉语每个字是一个音节。在诗歌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平仄交替,就构成了唐诗的基本句型(又称律句)。五言唐诗(五绝和五律)无论如何变化,都不出如下四种基本句型:
(1)
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
(3)
平平平仄仄
(4)
仄仄仄平平
四种基本句型包括两个平韵句((2)和(4))和两个仄韵句((1)和(3)),可构成以下两个在音节上平仄对立的句式,每一对称为一联:(1)和(2),(3)和(4)。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上述四种基本句型也是五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决定了五绝的四种格式以及五律的四种格式: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2.jpg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38d487b6.jpg
五绝的格式很容易记,只要记得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注11]:1、如果首句不押韵(即仄韵),次句就是它的对句,构成一联。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譬如,首句是“仄仄平平仄”,次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而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如果首句押韵,次句就是另一个平韵句,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譬如,首句是“仄仄仄平平”,次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而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的格式由五绝变化而来,只要记得五绝的格式,自然就记得五律的格式。五律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即前四句就是五绝,后四句的格律要点就是交替使用前述的两联:第五第六句用与第三第四句不同的联;而第七第八句用与第五第六句不同的联,即回到第三第四句相同的联。另外,中间的两联(即第三和第四句所组成的颔联,以及第五和第六句所组成的颈联)要对仗。以上五律各式,根据交替用联规律,还可以往上加句子,而成为五言排律。
现在以杜甫的《春望》为例看看五律吧: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3.jpg
《春望》的颔联和颈联的出句和对句都对得十分工整传神:“感时”对“恨别”,“花”对“鸟”,“溅泪”对“惊心”,“烽火”对“家书”,“连”对“抵”,“三月”对“万金”。
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的格式
七言唐诗的格式可以举一反三地从五言唐诗衍生出来。首先,在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前加上与首字不同的两个韵字(即如果五言诗的基本句型起于“平”,就加“仄仄”;如果五言诗的基本句型起于“仄”,就加“平平”),就形成了如下七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
(5)
平平仄仄平平仄
(6)
仄仄平平仄仄平
(7)
仄仄平平平仄仄
(8)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种基本句型包括两个平韵句((6)和(8))和两个仄韵句((5)和(7)),可构成以下两个在音节上平仄对立的句式,每一对称为一联:(5)和(6),(7)和(8)。
上述四种基本句型也是七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决定了七绝的四种格式以及七律的四种格式: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4.jpg
类似于五绝,七绝的格式很容易记,只要记得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1、如果首句不押韵(即仄韵),次句就是它的对句,构成一联。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2、如果首句押韵,次句就是另一个平韵句,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
七律的格式由七绝变化而来,只要记得七绝的格式,自然就记得七律的格式。七律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即前四句就是七绝,后四句的格律要点就是交替使用前述的两联:第五第六句用与第三第四句不同的联;而第七第八句用与第五第六句不同的联,即回到第三第四句相同的联。另外,中间的两联(即第三和第四句所组成的颔联,以及第五和第六句所组成的颈联)要对仗。以上七律各式,根据交替用联规律,还可以往上加句子,而成为七言排律。
从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1),(2),(3)和(4)可以易如反掌地推出唐诗的16种格式!首先,这四种基本句型也是四种首句类型,根据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就可推断五绝的四种格式(唐诗的4种格式)。其次,根据后四句“交替使用两联”的规则,可推断出五律的四种格式(总计8种了)。再次,在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前加上与首字不同的两个韵字,就形成了七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类似五言诗,可以推出七绝和七律各四种格式(总计16种了)。其实,本文所谈的平韵格律诗要素完全可以对称地应用在仄韵格律诗上,衍生出对称的仄韵格律诗16种格式(总计32种了)。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馀、长短句、乐府。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并称双绝。
宋词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鹊桥仙】、【一剪梅】、【渔歌子】等,每一支词,都有不同的格式。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相较于唐诗格式的工整而严谨,宋词则充满了灵动和色彩。
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其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李后主、李清照、周邦彦、吴文英等。而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等。
宋词实例1、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7.jpg
宋词实例2、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6.jpg
pengl【迎春乐】:
霜天红叶云间鹤。此山中、寄居客。小溪流、飘浪花朵朵。一路是蓝宽阔。
枫树下、念亲恩喜乐。小小雨、笙箫难默。浪跡天涯四海,勇敢无知者。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5.jpg
宋词词牌到底有多少呢?清代万树的《词规》中总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常用的词牌就有上百个。词牌格式有章可循吗?首先,背词牌格式是最直接的办法;但也是最枯燥最难行的办法。也许你可以背几个自己喜欢的词牌。其次,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已记在脑海里的宋词的格式填词。不过这种办法的局限性是无法知道平仄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方。最后,借助好的网站。
在下半页的“作诗填词”的左边“作诗”有唐诗的16种基本格式。只要点击你写的格式(如“五绝平起首句押韵”),输入所写的诗文就可以检查其是否合格式。在右边“填词”有200多种较常用的词牌。点击感兴趣的词牌后,就会找到词牌的格式[注12](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和其它要求)、范例分析和同词牌的佳作。再点击“按律填词”,就可输入大作检查其是否合律。不难吧?
中国诗词的演化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注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包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朽之作在内的三百多篇诗歌。在语言的句法上,《诗经》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屈原以其在《离骚》[注3]中的呐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楚国开创了一种叫“楚辞”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五个字一句)和七言句(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两种分类。第一类是古体诗(也叫古风),以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为主,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二是近体诗,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注5]。格律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字句、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词是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来的新的体裁,所以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之为“长短句”。词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所以又被称为“宋词”。
以下先谈唐诗(即(唐代)近体诗或格律诗),再谈宋词。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把唐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用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容咱一一道来。
唐诗的要素1:字句
唐诗(即格律诗)根据其句数(四句或八句)和每句的字数(五字或七字),可分为五言绝句(五绝)、五言律诗(五律)、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四种(如下图所示)。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表1:常用唐诗分类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1.jpg
唐诗的要素2:用韵
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唐诗押韵有如下要求:1、一般押平声韵(即现代汉语四声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2、偶数句押韵,奇数句除了首句(可押可不押)外不押韵。3、押韵时只能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不能混用其它韵部的字。
到底什么是格律诗韵呢?最能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撰的《平水新刊韵略》(简称《平水韵》)[注7]。该书把唐韵中某些可通用的韵部合并成为106韵,又叫“诗韵”。所以唐诗押的是《平水韵》106个韵部中的30个平声韵。
有兴趣了解106个韵部细节,请看咱在“诗词古韵”论坛所贴的《平水韵》:
让我们来看个用韵实例吧。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图1:张继《枫桥夜泊》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3.jpg
对照上述押韵要求:1、押的是平韵。2、偶数句句2和句4押韵;奇数句中首句选择押韵,而句3则依规定不押韵。3、押的三个字天、眠和船都属于“下平一先”韵部。
唐诗的要素3和4:平仄与对仗
平仄是构成唐诗最重要的因素。平是平声的意思,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注8]。在实际写诗填词中,可以使用在线新华字典,查找任何一个字的平仄和韵部:
古人区分平仄的目的是为了在诗句中平仄交替使用,使诗歌在朗诵中具有音乐的美感。唐诗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平声是长音,适合曼声吟唱,上、去、入三声都有升降的变化。总之,律诗中的平仄递用,就是在声调上长短、升降的交替,从而使诗歌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举个粗浅的动物名例子吧。请读读没有平仄递用的(前七字都是属仄声的第四声,后七字都是属平声的第一声):“鹫鹤兔貘鹿豹象,鸡鸭猫猪貂猩狮”。有点拗口难听吧。再读读平仄递用后的:“鸡鸭鹫鹤猫猪兔,貘鹿貂猩豹象狮”。顺当好听多了吧。其实,汉语成语何尝不是讲究抑扬顿挫?咱粗略估算有80%的成语平仄递用[注9]。
五言绝句(五绝)和五言律诗(五律)的格式[注10]
汉语每个字是一个音节。在诗歌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平仄交替,就构成了唐诗的基本句型(又称律句)。五言唐诗(五绝和五律)无论如何变化,都不出如下四种基本句型:
(1)
(2)
(3)
(4)
四种基本句型包括两个平韵句((2)和(4))和两个仄韵句((1)和(3)),可构成以下两个在音节上平仄对立的句式,每一对称为一联:(1)和(2),(3)和(4)。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上述四种基本句型也是五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决定了五绝的四种格式以及五律的四种格式:
表2:五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及相应的四种格式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2.jpg
图2:王之涣《登鹳雀楼》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38d487b6.jpg
五绝的格式很容易记,只要记得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注11]:1、如果首句不押韵(即仄韵),次句就是它的对句,构成一联。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譬如,首句是“仄仄平平仄”,次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而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如果首句押韵,次句就是另一个平韵句,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譬如,首句是“仄仄仄平平”,次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而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的格式由五绝变化而来,只要记得五绝的格式,自然就记得五律的格式。五律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即前四句就是五绝,后四句的格律要点就是交替使用前述的两联:第五第六句用与第三第四句不同的联;而第七第八句用与第五第六句不同的联,即回到第三第四句相同的联。另外,中间的两联(即第三和第四句所组成的颔联,以及第五和第六句所组成的颈联)要对仗。以上五律各式,根据交替用联规律,还可以往上加句子,而成为五言排律。
现在以杜甫的《春望》为例看看五律吧:
表3:五律实例:杜甫的《春望》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3.jpg
《春望》的颔联和颈联的出句和对句都对得十分工整传神:“感时”对“恨别”,“花”对“鸟”,“溅泪”对“惊心”,“烽火”对“家书”,“连”对“抵”,“三月”对“万金”。
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的格式
七言唐诗的格式可以举一反三地从五言唐诗衍生出来。首先,在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前加上与首字不同的两个韵字(即如果五言诗的基本句型起于“平”,就加“仄仄”;如果五言诗的基本句型起于“仄”,就加“平平”),就形成了如下七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
(5)
(6)
(7)
(8)
四种基本句型包括两个平韵句((6)和(8))和两个仄韵句((5)和(7)),可构成以下两个在音节上平仄对立的句式,每一对称为一联:(5)和(6),(7)和(8)。
上述四种基本句型也是七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决定了七绝的四种格式以及七律的四种格式:
表4:七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及相应的四种格式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4.jpg
类似于五绝,七绝的格式很容易记,只要记得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1、如果首句不押韵(即仄韵),次句就是它的对句,构成一联。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2、如果首句押韵,次句就是另一个平韵句,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
七律的格式由七绝变化而来,只要记得七绝的格式,自然就记得七律的格式。七律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即前四句就是七绝,后四句的格律要点就是交替使用前述的两联:第五第六句用与第三第四句不同的联;而第七第八句用与第五第六句不同的联,即回到第三第四句相同的联。另外,中间的两联(即第三和第四句所组成的颔联,以及第五和第六句所组成的颈联)要对仗。以上七律各式,根据交替用联规律,还可以往上加句子,而成为七言排律。
唐诗格式小结
从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1),(2),(3)和(4)可以易如反掌地推出唐诗的16种格式!首先,这四种基本句型也是四种首句类型,根据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就可推断五绝的四种格式(唐诗的4种格式)。其次,根据后四句“交替使用两联”的规则,可推断出五律的四种格式(总计8种了)。再次,在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前加上与首字不同的两个韵字,就形成了七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类似五言诗,可以推出七绝和七律各四种格式(总计16种了)。其实,本文所谈的平韵格律诗要素完全可以对称地应用在仄韵格律诗上,衍生出对称的仄韵格律诗16种格式(总计32种了)。
宋词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馀、长短句、乐府。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并称双绝。
宋词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鹊桥仙】、【一剪梅】、【渔歌子】等,每一支词,都有不同的格式。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相较于唐诗格式的工整而严谨,宋词则充满了灵动和色彩。
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其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李后主、李清照、周邦彦、吴文英等。而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等。
宋词实例1、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图3:秦观《鹊桥仙》: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7.jpg
宋词实例2、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图4:苏轼《水调歌头》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6.jpg
pengl【迎春乐】:
霜天红叶云间鹤。此山中、寄居客。小溪流、飘浪花朵朵。一路是蓝宽阔。
图5:pengl《迎春乐》
http://i1022.photobucket.com/albums/af346/pengl/ShiCi/Presentation5.jpg
宋词词牌到底有多少呢?清代万树的《词规》中总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常用的词牌就有上百个。词牌格式有章可循吗?首先,背词牌格式是最直接的办法;但也是最枯燥最难行的办法。也许你可以背几个自己喜欢的词牌。其次,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已记在脑海里的宋词的格式填词。不过这种办法的局限性是无法知道平仄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方。最后,借助好的网站。
在下半页的“作诗填词”的左边“作诗”有唐诗的16种基本格式。只要点击你写的格式(如“五绝平起首句押韵”),输入所写的诗文就可以检查其是否合格式。在右边“填词”有200多种较常用的词牌。点击感兴趣的词牌后,就会找到词牌的格式[注12](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和其它要求)、范例分析和同词牌的佳作。再点击“按律填词”,就可输入大作检查其是否合律。不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