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投资消费财经 |
各国的历史数据表明,较高的投资占GDP比重是实现GDP增长的必要条件。消费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没有拉动作用。应该适当地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相应逐步降低投资比重。但是,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可以用提高消费比重替代投资比重来拉动GDP增长。这种转变只意味中国必须接受未来GDP长期增长率将逐步下降的事实。
在前面两篇博文“经济结构调整的概念误区”和“消费无法拉动经济增长”中,笔者从统计帐户概念和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指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带动GDP增长”提法是错误的。满足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消费不是驱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不能把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混淆在一起。投资是推动GDP的长期增长和消费增长的动力。不可能用消费增长替代投资增长来拉动GDP的长期增长。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数据。
图1反映了过去20年,全球57个国家投资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这57个国家,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和30个左右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该图表明各国GDP增长率与他们投资占GDP比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投资占GDP比重越高的国家,GDP增长也相对越高。其中,中国投资占GDP比重在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为36%,是最高的,而中国的GDP增长率也是最高的,10.5%。
从图上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一个能够维持GDP增长在6%以上的国家,其投资占GDP比重低于25%。同时,图上也显示,有少数一些国家,其投资占GDP比重在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超过了25%,但GDP增长率仍然低于6%。这表明,较高的投资占GDP比重是实现GDP增长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图2反映了同样这57个国家在过去20年居民消费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该图表明各国GDP增长率与他们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消费占GDP比重越高的国家,其GDP增长率相对会低一些。当然,消费与GDP增长的负相关程度没有投资与GDP增长的正相关程度显著,但起码可以表明消费对GDP的长期增长没有拉动作用。
图2中,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在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为43%,的确是这些国家中偏低的,但还不是最低的:新加坡消费占GDP比重在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为41%。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在60%左右,但他们的GDP增长率平均只有2.5%左右。
这两张图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过去20年的宏观数据基本支持笔者在上一篇博文中的观点:消费无法拉动经济的长期增长,投资是推动GDP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更为详细地分析这些数据还可以发现,中国和其他一些增长速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投资占GDP的比重高于许多发达国家,但他们的投资对增长贡献率往往也高于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在过去20年,以GDP的36%用于投资,支撑了10.5%的GDP增长率;美国以GDP的17%用于投资,支撑了2.5%的GDP增长率;澳大利亚以GDP的24%用于投资,支撑了3.4%的GDP增长率;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是美国的2.1倍,澳大利亚的1.5倍,但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两者的4.2倍和3倍。表明中国投资对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也高于欧洲:欧洲投资对增长的贡献率低于美国。
道理也很简单: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世界技术的前沿,其增长必须主要依赖技术不断创新,而投资技术创新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可以通过采用发达国家现有的技术,投资现有技术的不确定性低一些。
当然,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来看,中国在过去20年,特别是在过去10年,其投资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10年已经达到45%;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2010年达到35.4%。这种趋势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扭转。必须适当地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适当地逐步降低投资比重。但是,这种转变只能是缓慢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靠增加消费比重来取代投资比重去拉动GDP增长。这种转变的结果必将是GDP长期增长率的下降:例如,如果中国将投资占GDP比重从目前的45%在今后20年逐步下降到30%,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35%逐步提高到50%,那么,中国GDP增长将从过去20年10%以上的增长,回落到今后20年7%左右,或再低一些的增长水平。也就是说,这种转变只意味中国必须接受未来GDP长期增长率将逐步下降的事实。
(未完,待续)
本人微博:
http://www.weibo.com/n/洪平凡_Pingfan_Hong
Investment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evious article entitled
“consumption cannot lead GDP growth”, we have debunked the
prevailing view in
China that GDP is driven by the troika of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accounting
framework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theories. We argued that
consumption is not a substitute for investment to drive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would support this argument by going through
some historical economic data of a large number of
countries.
Data for 57 countries, including all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some 30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show that high investment to GDP ratio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maintaining a high GDP growth (above 6%),
and consumption does not drive GDP growth.
China’s current investment to GDP ratio is too high and consumption ratio is too low. They need to be reversed gradually, but this reversal does not mean we are going to substitute consumption for investment to support GDP growth, rather, it means China needs to accept a lower GDP growth for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