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经济展望(4):宏观政策面临的挑战
(2011-12-28 10:57:18)
标签:
2012年世界经济展望宏观政策财经 |
2012年世界经济展望(4):宏观政策面临的挑战
宏观政策面临的挑战
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政策的选择空间受到很大约束。
在货币政策方面,这些国家中央银行能做的就是将低利率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即使再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刺激实体经济和就业的效果将会有限。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在2012-2013年的财政政策都将呈紧缩状态,政府部门对GDP增长的贡献都将是负的。
在这些国家中,对财政政策的政治分歧尤为突出。一方面的观点认为,在目前失业率高企,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政府增加支出才能刺激就业,刺激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而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政府的庞大赤字和债务已经过多地挤压了居民和企业的资源,只有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才能刺激企业增加就业,最终刺激经济复苏。两种政治观点僵持不下,无法达成妥协,使这些国家的决策处于瘫痪状态。对于如何改革福利制度以保证政府财政长期的可持续性,则更是困难重重。
联合国的报告中向发达国家提出了一个“J”形曲线调整财政赤字的方案:建议目前那些政府融资成本仍然不高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可以继续实行财政刺激,允许财政赤字在一两年之内继续扩大,从而使经济增长在两三年内能够恢复到“潜在增长”。随著就业的增长,GDP的增长在中期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意味着政府的税收会在几年之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数年后,政府的财政赤字转变为顺差,公共债务开始下降。政府的财政赤字呈先恶化后改善的“J”形曲线。
这一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发达国家目前的政治环境下很能付予实施。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宏观政策空间相对比较大。过去的一年里,这些国家纷纷收紧了银根,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也不高。如果在2012年面临发达国家需求大幅度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兴经济体有政策空间应对。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国际政策协调更为困难。20国集团在两年前确立了推进世界经济朝著“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框架之后,在落实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成员片面地强调全球“再平衡”,而忽略了“强劲”,“可持续”,更是忽略了“增长”的目标。事实上,目前主要大国之间的对外失衡规模只有金融危机之前的一半,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在GDP的3%左右(德国顺差略高,5%),并不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构成主要威胁。一些发达国家积极而片面地推动“再平衡”,特别是要求顺差国家通过货币升值来减少他们的顺差,主要动机是这些国家面临复苏缓慢而国内政策空间又受到很大约束,想迫使新兴经济体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作出一定的牺牲。如果国际政策协调达不成他们所希望的结果,这些国家的决策者们又会以此来掩饰他们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的无能。
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成员的推动下,2011年11月的20国集团峰会重申了政策协调的重点应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确,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对外账户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大部分时期会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平衡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态特征。只有当不平衡超过一定规模才会给世界经济稳定带来影响。在目前情况下,一个“不平衡的世界经济增长”局面要优于一个“平衡的世界经济衰退”局面。
国际政策协调非常重要。 但是,比较务实的目标是通过协调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避免以邻为壑的政策,而不是追求一个面面具到的“全球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的国际政策方案来解决各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临的许多性质不同的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