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8-03-29 19:23:29)
标签:

成长

反思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谈谈教师的专业发展

殷增元

教师专业发展,和我们每位从事教育的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在谈这个话题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要不要专业化发展?

答案毋庸置疑,要,而且是必须要!个人理解两个原因:首先是个人需求,作为教师,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要在学校工作三四十年,和学生、家长打交道三四十年,很难想象一个不专业的教师,会通过工作获得多少的幸福感?工作占据了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工作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这样话,我们扪心自问,一个不专业的老师,会幸福吗?所以,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人幸福的需求,是教师个人幸福的根基,我们要幸福就必须要专业;另外是学生和家长需求,他们应该是我们专业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很多的家长关心自己的孩子分到了哪个班?有些家长孩子还没有上学,便打听代课的老师,原因也就在此,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这里的“好老师”应该就是专业化发展程度比较高的老师。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简析

首先是关于“专业态度”的问题。不妨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你努力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当我们扪心自问,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答案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一是为了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简单说就是养家糊口型。这一点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没有了今天这份工作,缺少了这份收入,我们的生活质量会不会下降,这对于我们从事了并且习惯了教师工作的老师们来说,可能有些人的答案是“很难想象”;另外一种类型就是努力晋级型,工作的原动力是为了晋级,一切为了晋级,和职称有关的紧紧围绕、斤斤计较,和职称无关的漠不关心、高高挂起,为了更高一级的职称忘我的工作,当然这一部分老师因为把工作的重点和学校、学生的需求在分数这个共同点上结合了起来,所以,他们的成绩都还不错,但背后的因素是牺牲了自己和学生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甚至是无谓的,个别老师为了成绩的提升,甚至违背了师德要求,而终极职称一旦实现,也便无欲无求了,无形中成为了职称的奴隶,可惜可叹;还有一种就是传统奉献型,这一部分老教师居多,工作认真,不图名利,立足本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任劳任怨,对待工作从不推脱,绝少抱怨,可敬可佩!还有一种类型的老师,把“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当成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反思课堂、研究学生,总结提升自己,这一部分老师最显著的特点是成绩好,受学生欢迎!(以上几种情况,可能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某一种类型上都多多少少存在着,没有特指,希望老师们不要对号入座,另外也希望老师结合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十几年级甚至几十年的工作做一个稍微深入一些的总结,调整一下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再说一下专业能力的问题。所谓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指在教师能够胜任任教学科的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也在发展,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的教师就要相应的变化,这也就对我们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广阔的胸襟,更加强烈的学习态度,提升我们的专业化发展程度,比如举几个简单的方面大家思考:我们每天都备课,备课有没有我们自己的思想,离开了参考教案,我们能否独立编写一篇属于我们自己的备课;我们的三步教学策略,是否真正在自己的课堂上落实,能否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修订意见;我们基础的电脑水平如何,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我们的教后反思是否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每次的反思是否有深度;集体学习是否认真参加,参加是否积极思考,积极讨论;每次的听评课是否按时参加,结合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每次阅读推荐,是否认真用心阅读,有没有什么样的感悟体会;至今以来,我们有没有拿起笔来信心和勇气,在工作简报发表了几篇文章……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长久工程,途径多种多样,简单来说推荐三种“学习”,“实践”,“反思”,这也许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做学习型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听评课是学习,教研活动是学习,听报告是学习,网络学习也是学习,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阅读。经典书籍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瑰宝,它蕴藏着解开问题的钥匙,阅读可以加深我们学习的厚度,增强我们对职业的认同度,在阅读中可以发现另外一个更完美的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很多的教育问题都能够从阅读中找到答案。作为老师不管所教的学科是什么,阅读应该成为老师的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内容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科专业书籍,还包括教育理论书籍、班级管理书籍、人文社科书籍等,阅读在提升我们内涵的同时,丰富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实践型老师。“千说不如一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都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本学期,我们教学的根本也放在“落实”上,很多问题还是要在实践中得以落实解决。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我们有理论(哪怕是头脑中的一丝想法),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在实践中改进提升,丰富完善,离开了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实践的内容有哪些呢?可以是培优补弱,可以是后进生转化,可以是分层教学,可以是教学策略提升,可以是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可以是小组管理,可以是作业教学等等,太多太多了,日常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太多了实践的机会,我们有没有充分做到“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来实践呢?

做反思型老师。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 写道:“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短篇。……十年后持 3650 篇来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反思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拿起手中的笔,流淌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一方面对我们当前的工作是一种总结,提升,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日子留个念想。可能很多老师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但仅仅是停留在脑海,可能转瞬即逝,下一个日子又会成为上一个的重复,而我们也就在这样的日子叠日子的重复中过着单调而乏味的生活,就像我们很多老师一样,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感受,当现在再回过头翻看自己的一篇篇记录的时候,感觉日子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的提升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倡议各位老师积极行动起来,放下所有的顾虑,坚持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优秀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学习”“实践”“反思”如果简单突出一下重点的话,那就是“阅读”“落实”和“写作”,而实现这三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一颗自觉成长、自我发展的心,李镇西说过“成长是自己的事”!的确,如果我们自身有了一种自觉成长、发展的意识,我们就不会抱怨没有时间、缺少条件了,我们会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知水平,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专业化发展,我们都在路上,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来自于我们职业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