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读书记八月《虚无的十字架》

标签:
读书 |
分类: 读书 |
“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这是东野圭吾的对《虚无的十字架》的概括。
每次读东野圭吾的作品都会被带入思考的轨道,这一次依旧如此!作品很吸引人,周末就完成了全部阅读。放下书的时候,我的思绪依旧沉浸在故事里很久。
犯人到底该受到怎样的惩处?这是小说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死刑会让杀人犯得到救赎?还是让他用一生的时间来得到救赎?听起来似乎是法律问题,但仔细想想,这已然超出了法律所讨论的范围。
爱美被杀,改变了中原和小夜子的生活和婚姻。失去孩子的痛苦伴随着夫妻二人的一生。尽管杀人者被判了死刑,但他们还是陷入了形式不同,但痛苦相同的生活中。小夜子致力于推进杀人偿命的理念,做了自由撰稿人,但却因为这样的执着,引来了杀身之祸。
仁科史也和井口沙织在年少懵懂的热恋中,发生了男女关系。由于年少无知,沙织意外地怀孕了。少年的早恋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史也和沙织就是如此。他们的担心害怕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他们亲手杀死了婴儿,埋在了一片以自杀发生最多而闻名的树木里。他们原以为生活会从此变得安静下来,但结果却是相反,他们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他们最后分手了。史也用一生的时间在弥补自己年少时的过失,而沙织则多次自杀,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
多年以后,小夜子的采访让沙织说出了不堪的往事,执着让小夜子不断地追踪下去,她找到了史也,劝告他去自首,而这一切被史也的岳父听到,老人杀死了小夜子。史也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实际是在为自己年少时的错误在弥补,他希望得到救赎。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努力,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希望他被原谅。
或许,我们应该把杀人的行为进行区分,并不是所有的杀人行为都要以偿命为结果。现代的法律并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温度的判决。小说让们思考的还有青少年性行为的问题,该如何引导青山年恋爱,如何对待性行为,这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读书总会带给人思考,东野圭吾的作品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