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懒懒的,没有写下几笔的欲望。或许是家里的事情比较多,让自己没有了这份心情吧。最近妈妈的身体情况不好,所以心思多用在了妈妈身上,唯一的想法就是老妈能快点好起来。尽管老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我不想让自己一直持续在这样的状态里,毕竟生活总还是要进行下去的,或许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时照顾好父母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道理是明白的,但做起来真的很有难度!
国庆节出游的时候,带了一本《我母亲的自传》,这是自己旅行的习惯,无论去哪里,总要带上一本书,往往是旅行结束了,所带的书也读完了。这一次依旧如此。
《我母亲的自传》是一位美国作家的作品,也许是文化不同,也许是对美国的不了解,因此无法深刻领会作家所想表达的思想。小说讲述了一个非洲女孩雪拉的生活,雪拉出生时,母亲就因为难产而死去。雪拉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母爱,她被寄养在一个女佣家里,生活条件艰苦。尽管父亲会来看望她,但她与父亲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父女感情。雪拉大一点的时候,父亲再婚,雪拉来到了这个新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雪拉无法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再后来,她被送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并在那里上学读书。但她的生活却变得更加糟糕,她与男主人发生了性关系,她怀孕后既恐慌又沉着,并不是那个年龄的女孩应该有的状态。她流产后,身体受到创伤,心灵受到创伤。
她离开了这个本来就不属于她的家庭,开始了一种独立的生活。
雪拉的独立让她付出了很多,但她宁愿过这种独立的生活,她可以穿死人穿过的衣服,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她在独立的同时,性格上也变得更加冷漠。在这个世界上,她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爱,让她变得不会爱,甚至是不想爱。后来,雪拉父亲的家庭发生了很多重大变故,在这个过程中,雪拉看着弟弟妹妹的不幸,她以一种难心说清的心态,难以让人理解的做法,让我无法不去思考她为什么会如此。后来,雪拉的亲人离世,但雪拉是冷静的,她的情感并不是我们容易理解的。雪拉结婚了,她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人,她不生孩子,她在抗拒着生活,抗拒着社会。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雪拉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保护,让她的身体的心灵受到创伤,这导致了雪拉性格的冷漠,也导致了雪拉悲惨的人生命运。由于对美国文化知之甚少,对当时的社会并不了解,我无法看到更深刻的东西。尽管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但关于孩子成长的认识也是自己的一点收获吧。
读书就会有收获,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看,也无论理解的深刻与否,有自己的想法就说明了读书的价值。每一个作品都有作家想表达的想法,也许这就是我们学生时代读书时所说的中心思想,但在我看来,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认识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读者不是作者,有时候读书就是一种心境,一种自己的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