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活,让孩子在参与中成长(文\图)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有宝贝 |
中午臻奶包饺子,臻臻帮着擀饺子皮。可别说这项连有些成人都是门外汉的活计,臻臻却做的有模有样,驾轻就熟。
只见他拿了一个面剂子,先用小手按扁。然后用两只小手按住擀面杖的两端,压住剂子的中间上下擀动。不时的还腾出一只手把剂子转一转,接着继续从中间往外擀。这样擀了几下,一个薄厚均匀圆溜溜的饺子皮就大功告成了。看着臻臻拿着擀面杖得心应手的样子,我和臻奶都由衷的称赞臻臻真是能干,是妈妈和奶奶的好帮手。
臻臻听到妈妈和奶奶夸赞自己,喜上眉梢,干活的兴致也更高了,一个接着一个忙的不亦乐乎。臻臻熟练地擀着饺子皮,速度虽然较慢,但个个珠圆玉润,似乎比起我这个擀皮能手也毫不逊色呢。小家伙越干越有劲,低着头,两手不停的忙活着,生怕赶不上奶奶包饺子的速度,面板上不一会儿就摞起了一堆饺子皮。看着臻臻认真投入的做着家务活,我心中不禁泛起涟漪。
记得从臻臻两岁半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让臻臻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一开始只是一些简单的事:比如洗衣服时帮着倒洗衣粉,晾晒时帮递个衣架,扫地时给拿下笤帚,来客人时帮拿拖鞋、整理收拾自己的玩具......等到大一些的时候就试着让他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了,自己叠小被子,洗自己的毛巾、袜子、内衣等一些小的衣物、逛街时帮着拿小物件…到现在,很多的家务活,臻臻都可以熟练地独立完成,而且很乐于主动参与其中,他似乎也明白有很多事是自己有责任独立做好的,看着臻臻一天天成熟进步,我的心里也愈加坚信:“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爱孩子,就给他独立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自己学会成长。
不由地想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其实有很多的误区。比如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全面”照顾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事事都想为孩子“包办代替”,认为这样才是爱孩子,疼孩子。殊不知这么一来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学习分担责任,面对问题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不仅可能手脚笨拙,而且还可能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丧失宝贵的自信心,对今后的生活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我无法牵着手把你从这里带到那里,这条路你必须自己去走。我能够真正向你承诺的,只是对你坚定不移的支持。我会给你一些指引,把我的经验告诉你,但这代替不了什么,一切得由你自己决定,作出选择,并承担责任。”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给孩子的信里写的话,值得我们家长深思。
当然,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家务活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时候,
也要避免幼小的孩子遭受危险。比如热水、电器、火、厨房刀具等等都要教育孩子绝对不能独自触碰。即使非得做,也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看护。除此以外,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我觉得还要注意几点: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依兴趣和能力做自己想做、能做的工作。
孩子做的时候,父母可以在一旁观察、鼓励,或给予建议,适时地加以协助。如果他实在做得不理想,也不要责备他。可以在孩子离开现场后再略加收拾,以免让他难堪。
工作要有弹性,视孩子当天的情绪及身体状况而定。如果他今天没有兴趣或不舒服,就不必勉强,也不必硬性规定他要在某一个时间内做完工作,而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不要觉得孩子太小,会越帮越忙,太浪费时间,而情愿自己动手,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妈妈可以选一个时间充裕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慢慢做,指导他、鼓励他,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好帮手的。
舒马赫说:说到底,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所以还是那句话:“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