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2019-05-31 00:05:23)
分类: 课堂教学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地协调发展为主线,重视培养学生必备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体现出“情商与智商和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改变了课本内容顺序,由教师统一组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第二节第二课时。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环境承载力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建立在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区人口过多、过少都对地区发展会产生布鲁影响;人类只有将人口增长调控在人口合理容量的范围内才能促进人类达到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领悟到我国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边人口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基础知识,因而对掌握本节概念性、知识性内容难度不大,但大部分学生在获取有用信息、辩证看待问题和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本节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2.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字材料、图片等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对“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的三个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逐步学会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难点: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手段:学生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阅读:P13人类的“空间”材料进入情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进而继续推进学生思维情趣,将人口的增长引进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

 

 

学生阅读材料,听从教师指引,教师观察学生思维动态。

通过课本的例子来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知识做好铺垫。

过渡

地球可以承载多少人呢?或者说地球这个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是多少?这个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讲解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回顾环境的限制性的相关知识

 

过渡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科学家提出了人口容量的概念

 

引出人口容量的概念。

 

 

二、 人口容量

究竟这个地球能容纳或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通过材料分析人口容量的限制因素:

1、 资源

2、 科技发展水平

3、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4、 地区开放程度

 

通过PPT材料的展示:学生思考总结

 

 

过渡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影响一个地区人类能够存活的人口数量的因素后,我们共同来看一下目前世界上很多学者对全球人口容量的估算情况。

 

 

讨论

 

通过讨论课本上的活动题: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的观点。

 

各小组讨论三种观点,并说出自己支持那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材料的能力。

过渡

通过对三种观点的学习,我们知道人口容量判断依据不同,人口容量也千差万别,这给我们暗示了人口容量具其有自身的特点。

 

引出人口容量的特点进行分析。

讲解

人口容量的特点:

1、 临界性

2、 相对性

3、 警戒性

引导学生分析自主探究问题。

锻炼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

讲解

环境对人来获得的支持是很有限的,人类活动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环境问题。那么地球上适宜养活多少人呢?

我们将地球适宜养活多少人称为地球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很好的区别、理解两个概念。

讨论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容量的区别?人口的容量是指地球上能养活的最多人口数,即为极限人口,而后者指适度人口。

 

小组讨论:谋求合理容量的途径(提醒学生可从三个制约因素来定措施)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学生回想刚才的问题回答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

小结

板书: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知识梳理情况。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

检测学生知识总结能力。

课堂

检测

思考分析:课本P15“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回答课后两道检测题。

 

在通过附加习题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检测与巩固。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通过习题训练掌握学生本节知识掌握情况。

课后

作业

调查本地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当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思考,合作讨论。

检阅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

人口合理容量

一、 环境承载力

二、 人口容量

1.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2.  人口容量的特点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努力使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相结合。本节课对教材内容顺序稍加调整,较好的达成了三维目标;但在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方面仍有待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