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时的计算》教学设计

(2019-04-10 11:29:21)
分类: 课堂教学

《地方时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在教材上的篇幅不是很大,但是内容很多,在自然地理部分也属于一个重点,由于课本内容相对偏少,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补充教学内容,将重难点讲解清楚,也要通过教师的补充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差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且在学习这节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具体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地方时的概念特点等,为本节课学习有了知识背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记住地方时的计算步骤并学会运用

2、理解地方时计算的原

3、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重点难点

地方时计算的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针对性的学习。

二、列出地方时的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注意:当计算出的时间   >24小时,时间减24,日期加一日;

                              <0时,   时间加24,日期减一日)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 而理解起来却不是特别简单,这个公式中的重点在于时差的计算。时差的计算我可以把他简化为“数轴法”。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是那四步。

三、“数轴法”四个步骤(识记)

第一步:画数轴,标经度   

原理:地方时只与经度有关,把已知的经度和所求经度标出来后,直接就可以看出经度差是多少,如果熟悉了直接就可以看出时差。

(标出已知点和所求点。)

第二步:求经度差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原理:同侧和异侧是指在0度经线的同侧和异侧,我用数学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取东为正,西为负,而时差不可能是负数。

第三步:求时差

(经度相差15度为1小时,1度为4分钟)

原理:因为地球自传一周为360度,时间为一天,所以可以计算出经度相差15度为1小时,1度为4分钟,所以时间可以和经度联系起来,利用经度差可以计算时差,反过来利用时间差也可以算经度差。

第四步:用公式(“东加西减”原则)

原理:因为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所以当已知点在所求点的东边则给已知时间加上时差,反之则减去时差。

记住这四步以后我们怎么应用呢?我们就以下边的例题来看怎么运用它来解题。

     例:当A地(35°E)的地方时为 820分时,求:B地(80°E)和C地(50°W)的地方时各是多少?

四、地方时的应用

    见课件中的演示过程。

重点在于这四步的运用及背后利用的原理

课堂练习

    见课件,目的在于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方时的计算公式以及公式背后所利用的原理,由于地方时的计算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如果用数学思维去理解他的话,就是数学里边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运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