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正月到来,地处烟台海阳各村里的海阳大秧歌彩排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一体的民间艺术,它以健康的思想内容,豪放纯朴的表演风格,强大的阵容和宏伟的演出场面而著称于世。2007年被评为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受观众喜爱节目",2006年被评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曾经作为保留节目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博览会的展演。
大秧歌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开演。早上六点钟开始化妆,八点多的时候开始走街串巷,秧歌队走到谁家的门口,一般都会放起鞭炮迎接,九点钟到村子中央大场子演出才算正式开始。但是最隆重的表演日子当属正月十三这天。
这天凌晨二三点钟,各村的秧歌队员就陆续来到村活动室开始化妆,天尚没亮就依次赶到平时一般不到的海边山上的龙王庙,此刻已不断有渔民前来燃放鞭炮、烧纸钱祭拜了。在香火映耀中,秧歌队的表演更显得节俗的色彩神秘而浓郁,也是正月里所有表演中最精彩的!然后走下山赶往海边龙王庙场地表演后,再开始各村巡演。
大秧歌表演中,乐大夫是舞队的指挥,走在队伍前面左手挟令旗,右手执甩子,跟在后边的是花鼓和彩扇。花鼓一般由十六至二十四名男青年组成,武生扮相,排在队伍前列,为秧歌队开路和打场,彩扇则有人数相同的年轻女子组成,货郎与翠花、箍漏匠与王大娘等艺人选取二人相遇后戏逗打闹、相互周旋的情节,编排成一段双人舞蹈,既可以串街走阵,又可以在演场时单独表演。丑婆与傻小子。丑婆是乡间老妇扮相,一般由男性扮演;傻小子则是顽皮孩童扮相,二人在秧歌队中不受局限,可随意跑动,逗闹嬉笑,取悦观众。使秧歌队员的表演更加卖力,这是海阳大秧歌最值得炫耀的一个特点。
秧歌是真正的平民文化。它利用过年这个载体,让这个人人喜爱的大众文娱一年年、一代代传承下来,它让当地那些朴实的农耕民族得以在过年这个日子里,尽情的张扬、狂欢;对他们来说,秧歌是当地过年的魂、是秧歌的神。

( 1 )
凌晨二点,透过村活动室窗外就看到演员开始化妆的身影。

( 2 ) 己化完妆的小演员在村长办公室等待中。

( 3
) 活动室己挤满人了,这对姐妹演员只好在屋外化妆。

( 4 ) 壮稼汉在化妆中一丝不苟。

( 5
) 许多演员都是在这位手巧的大嫂手下化的妆。

( 6
) 将近五十年的头儿老“师傅”,为演员化起妆来很认真。

( 7 ) 化妆中的演员们。

( 8
) 妆后的小演员尤如油画般的面庞。

( 9 ) 化妆中的一场景。

( 10 ) 在院里化妆的两位女演员。

( 11 ) 妆后走出化妆室的演员们。

( 12
) 早已化妆完的男花鼓演员己在院外等待。

( 13
) 山上龙王庙前己有渔民在烧纸钱祭拜。

( 14
) 烧香祭拜的渔民燃放烟火预示表演开始。

( 15
) 舞队领头乐大夫一声哨响,宣告开始起舞表演。

( 16
) 穿行于烟火与火堆间。

( 17
) 领队乐大夫身处于色彩神秘浓郁的气氛。

( 18
) 远处的海面上,初露头的日出微泛红光。

( 19
) 表演继续中。

( 20
) 狂舞渐入高潮。

( 21
) 花鼓队在绕场表演。

( 22
) 排在队伍前列的武生为秧歌队开路和打场。

( 23
) 领队乐大夫开始率众演员进入龙王庙祭拜。

( 24
) 拂晓中,演员排队依次进入龙王庙。

( 24
) 进庙祭拜的队伍络绎不绝。

( 25
) 队员依次进入龙王庙内祭拜。

( 26
) 庙外广场上的表演继续进行中。

( 27
) 欢乐腰鼓敲起来。

( 28
) 场内的众演员跪拜。

( 29
) 演员们走三退二,尽情的扭动跪拜表演。

( 30 ) 领队乐大乐一声哨声,山上庙前表演结束。

( 31
) 队伍陆续退场。

( 32
) 奔向下一站表演场地。

( 33
) 来到位于海边的龙王庙。

( 34
) 一边表演一边进入场地。

( 35
) 龙王庙前,渔民己摆好祭品。

( 36
) 表演高潮不断。

( 37
) 表演在烟雾缭绕中进行。

( 38
) 巾帼不须让眉的女子武生队。

( 39
) 龙王庙前的跪拜表演进行中。

( 40 )
乐队与舞队激情碰撞。

( 41 ) 烟雾弥漫中,仿佛行进于云间。

( 42 )
大场子是群舞,主要表现欢乐和激昂。

( 43 ) 领队乐大夫在锣鼓伴奏中跳跃起来。

( 44
) 货郎与翠花走场表演中。

( 45 ) 激情奔放的武生表演。

( 46 )
大场子群舞的大地开花表演欢乐激昂。

( 47
) 激情的跳跃。

( 48 ) 武生队在表演大走阵。

( 49 ) 快速行进的大走阵表演。

( 50 ) 开心的王大娘与翠花。

( 51 )
粉墨浓妆,质朴优美的女演员

( 52 )
表演结束后,自豪的队员余兴未尽地回味在美好的回忆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