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谈元代《海青击鹄图》

(2016-04-01 14:59:05)
标签:

转载

http://s14/mw690/001q3Xk9zy6XE5a5NPTad&690
元代  佚名   海青击鹄图

纸本设色   152.4厘米  106.1厘米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如果不是《元画全集》的出版发行,这张元代的《海青击鹄图》可能还要埋藏许久。初见此画的心情溢于言表,作品水平之高在中国古代鹰猎题材绘画中是屈指可数的。

       辽金时期的“捺钵”习俗,分为“春水”和“秋山”,海青击鹄是春水猎的主要内容,而这幅《海青击鹄图》就是其最好见证。海青又称海东青,目前研究证实,海东青就是矛隼(生活在北半球寒带地区的一种大型隼),鹄是天鹅的古称。海青击鹄的题材不单出现在元代绘画中,同一时期的玉器、染织等工艺品中多有体现。可见海青击鹄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这一活动也影响到明代的宫廷绘画,南京博物院所藏明代殷偕的《海青击鹄图》最为著名。

http://s15/mw690/001q3Xk9zy6XE5kPxLM9e&690
明代 殷偕  《海青击鹄图》 南京博物院藏

    相比殷偕的作品,此幅元代《海青击鹄图》更加注重写实,虽然画面的艺术夸张和装饰性略显逊色,但整体的惊险、旷达之气已远超其上。元代画家王渊的《鹰逐画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本幅《海青击鹄图》具有相同的构图和场景,情节亦同,不过是角色身份做了转换,体积上的缩小丝毫没有减弱画面的精彩,两幅作品左右呼应,是这个时期花鸟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http://s10/mw690/001q3Xk9zy6XE5pFixb79&690
    金国赵秉文《海青赋》云:“俊气横鹜,英姿杰立,顶摩穹苍,翼迅东极,铁钩利嘴,霜柳动翮。”刻画出海东青的外貌形态与其特有的气质。据《柳边记略》记载“海东青者,鹰品之最贵重者也,纯白为上……”。《异域录》记载“‘海东青’有雪白者,有芦花者,有本色者。”当时戍边的犯人如果能捕捉到海东青,并将其上交就可减刑甚至释放。海东青只能皇家拥有,百姓不能擅自豢养。由此可以推断这幅《海青击鹄图》的作者一定出自宫廷,民间画师没有机会接触到海东青。

《海青击鹄图》在画风上承袭南宋院体画风格,画面中的芦苇、梅花,河草等无不透露出院体的斑影,仅从作品题材考虑,属于北方民族的生活,故将其断代为元是具有说服力的。这幅画秉承的写实手法里未见元代文人画开始的迹象,是元代早期的风格。海青和天鹅造型准确生动,海青羽毛上深色的斑点和天鹅上腭黑色与黄色的分布,精准地描绘出两者的品名身份。作者如不是近距离观察所得,绝难刻画得如此到位。海青周围飞散的片片鹅毛说明刚刚结束了一次抓捕,它双爪紧握,双翅收紧,似一枚呼啸的炮弹正砸向目标。海青跗上的两开在下坠过程里绷紧,反映出隼类俯冲的速度之快。天鹅此时张大嘴惊恐地向芦苇丛深处逃窜,由于急着逃命,天鹅身上的羽毛凌乱分叉被抓捕过的状态栩栩如生,两只脚一前一后,既避免了都在同侧的平衡失调,又增加了逃跑中的运动感,同时为落地做好准备。画面中除两个主角外的景物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至此,整幅作品的内容、脉落,发展等清晰明了,就如分享一部大片,剧情扣人心弦,紧张精彩。

        唐代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自然,师法自然不是机械地描摹,而是要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之美。《海青击鹄图》的创作年代没有照相机等科技产品,“孔雀升高,必先举左”,我相信画家能捕捉住海青击鹄那瞬间画面的是依靠平时大量地观察积累和写生,用积累起的经验升华出这样的场景,用心灵感化出精彩的一瞬。李可染先生说过:艺术创作一是熟悉对象,二是高度意匠(意匠包括剪裁、夸张、组织等),其中认识有两个阶段,1.长期地观察;2.反复地描写。可染先生的话真切印证了《海青击鹄图》的创作过程。元代这位不知名的宫廷画家“师海青,师天鹅”,以心中之笔为我们留下这难得珍贵的一幅花鸟画精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