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您3种绳扣逃生方法

(2012-08-06 09:20:23)
标签:

杂谈

分类: 逃生知识

在高层建筑楼层逃生中,逃生绳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很多家庭都配备有一些逃生绳,曾记得去年在上海学习,上海市去年共发放25W套应急包,里面就有逃生绳,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也有不少人对于绳索打结不太清楚,在此搜集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

http://365jilin.com/uploads/allimg/120801/8-120P1001K1-50.jpg
第1步:将绳索搭在固定物体上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火灾,由于屋内火情较大,居民如遇紧急情况需要从窗户利用绳子逃生。为此,记者采访了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助理周百成,教市民三种常用的结绳方式,民间常说的“猪蹄扣”,常用在发生险情时拴在固定物上,可顺着绳子逃生。

http://365jilin.com/uploads/allimg/120801/8-120P1001K2.jpg
第2步:绕物体一周从绳套中穿过


第1种

“猪蹄扣”固定后逃生

市民孙先生反映,他家住在3楼,假如家里面发生了火灾,如果不从窗户逃出来,就会产生生命危险,屋里面正好还有15米左右长的绳子,他应该在暖气片或其它固定的物体上系什么样的绳结,才能顺利到楼下?

周百成说,这种情况可以用“卷结”。“卷结在民间又叫猪蹄扣,这种绳结主要用于固定,或者从高层输送器材,打法很简单。”周百成说,第一步要选出主绳和副绳,长的为主绳,短的为副绳。第二步,副绳绕过被捆绑的物体,由内向外绕一圈。第三步,第二圈的时候,副绳压过主绳,绕到外面,然后从副绳和主绳之间的圈掏出来,用力拽一下,这个绳结就打成了。第四步,卷结打完以后,还要打一个半结固定。“半结就是最常见绳结,副绳从主绳绕一圈然后从圈里掏出来,系鞋带的时候都会先在鞋上系一个半结,然后再系蝴蝶结。”周百成说。
http://365jilin.com/uploads/allimg/120801/8-120P1001K2-50.jpg

第3步:将绳索拉紧

第2种

可用“双套腰结”脱险

市民张老太反映,自己已经60多岁了,双手没有劲,抓不住绳子,在发生危险时,该如何用绳子从楼上逃生?

周百成说,像张老太这种情况,可以用“双套腰结”。“第一步,取一根长绳,绳头量出一臂半左右的长度,然后根据这个长度进行一次对折。第二步,这个绳结也分主绳和副绳,对折后闭合的一侧为副绳,主绳一端成一个圈,打圈的位置要在对折的那部分,然后副绳在圈里从下面掏出来。第三步,掏出来的副绳是闭合的圈,将这个圈打开,然后将主绳那个圈下面的副绳部分,从撑开这个圈掏出来,这个就是一个网兜。第四步,网兜下面有两股绳子,分别撑开套在腿弯和腋下,人成弯腰蹲状,绳结就成了网兜一样的。绳子的长端可以系在暖气片上,与卷结配合使用,卷结固定后,往下面输送人员。”
http://365jilin.com/uploads/allimg/120801/8-120P1001K3.jpg
第4步:用绳头打半节固定

第3种

“双平结”使绳子牢固结合

市民崔女士说,一般家里面不会备着长绳子,发生危险时会用床单、被罩等生活用品结绳逃生,但只会简单的绳结,用什么样的绳结能够让两个窗帘牢实地结合在一起?

周百成说,还有一种“双平结”,一般用于两根绳子的连接,原理与两个窗帘的结合相同。“两只手各拿一根绳子的头,第一步,先是左手上的绳子压到右手上的绳子上,然后右边的绳子向内侧绕一整圈再掏出来,结成了一个绳结。第二步,现在两侧都有绳头,右侧绳子压左侧绳子,然后从下面掏出来绕刚好一整圈。第三步,拿住绳头和两端的长绳,用力向外拽,两根绳子就连到一起。第四步,在两侧各打一个半结,起到加固作用。”
http://365jilin.com/uploads/allimg/120801/8-120P1001K1.jpg
第5步:将半节拉紧

消防员:尽量要等待救援

消防员表示,由于绳子的质量不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由于市民对绳结不熟练,在具体操作时可能出现偏差,造成绳结不牢靠而产生危险。高空作业本就十分危险,消防员不提倡市民都选用结绳的方式逃生。在家中发生火灾时,市民应该先拨打110、119求助,如果形势没有那么危急,市民可以先躲到有窗户的屋内,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阻挡烟雾冲进屋内,然后在窗口等待救援,并用鲜艳的衣物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