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见说 |
有一句爱尔兰谚语,叫「吵架总比孤单好」。
但生活往往更戏剧,就算在吵架的时候,你也可能
因为,对方很可能不接招,并以「沉默」对抗所有。
这也是我们常见的画面:
一边是暴跳如雷的妻子,另一边则是沉默是金的丈夫。
1
小M和小J,就再一次陷入了这样的场景中。
小M生气地指责丈夫,
“你为什么老是迟到?每次都让我等很久,难道你一点都不在意吗?”
小J则冷冷地答道,
“我走不开。”
“怎么就这么巧,每次你都走不开?”
“走不开就是走不开。”
“你不想来就直说,扯什么谎啊!”
“我没扯谎。工作太忙,还不是为了你们。”
“为了我们,我流产的时候你都没有请假陪我,这叫为了我们?”
“你能不这么唠叨吗?”
“我这么唠叨是为什么啊?”
随着小M的嗓门越来越高,小J的声音则越来越小。最后,他停止了争吵,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小M见状,则更气到浑身发抖:
“看,你每次都这样,不说话是什么意思?一直都是我在张罗各种事情,而且一次比一次多,你还要怎样?”
2
这类吵架,在心理学上,被称作“魔鬼式对话”。
因为这样的对话,会一直原地打转,谁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但谁也都说服不了谁,最终就像魔鬼一样,不断蚕食夫妻之间的感情,直至消失殆尽。
事实上,如果双方真的可以吵开对骂,似乎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糟糕。往往正是这其中一方的不回应,才更能加速关系的崩解。
所以,许多夫妻间的争吵,最开始都是由妻子来发起「进攻」,最终,当妻子也不想吵了的时候,多半也是这段感情走到尽头的时候。
一位妻子曾这样悲伤地表达:
“每当我无法与他沟通时,我便会感到很绝望。我从未觉得如此孤单,即使是单身时也没有。”
这种感觉,可能跟许多丈夫最初以「沉默」来避免争吵的愿望,不太一样。
3
小M究竟为什么生气?特别是在丈夫沉默以后,为什么尤其生气?
表面看,小M在生气「丈夫迟到」这件事。
但更深层次,是害怕——对分离的害怕。
事实上,小M在潜意识里知道,如果丈夫一直在迟到这样的「小事」上忽视自己,那终究有一天,她会被这些小事压垮,他们的夫妻关系,也迟早会被压垮。
也就是说,「迟到」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小M的勃然大怒,正是因为它激活了小M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她最害怕的,是与丈夫失去情感的联接。
而这种害怕,通常也不会以怕的形式出现,而是被转化成愤怒。因为愤怒,可以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弱小」。
这就像两个实力悬殊的动物相遇时,弱小的一方,在外人看来,往往显得更「凶」更「愤怒」,其实那不是愤怒,是害怕和恐惧。
但对丈夫小J而言,这只能让他觉得对方在指责和批判自己,要自己认错服输。
而且,很多时候,由于妻子在气头上,小J丈夫们确实不知道如何回应,也害怕回应错了,会招来更强烈的攻击。出于一种本能反应,他采取了沉默,也就是不回应。
但是,不回应本身,就是一种「断掉联接」,这恰恰正是小M害怕的。
一方害怕,另一方却又无意中加深害怕,如此恶性循环。
4
这个循环,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大家似乎非要在夫妻双方中间,揪出一个“坏蛋”。
仿佛只有吵出个你对我错、你死我活,这场争吵,才能宣告真正的结束。
但,事实却是,你们中间,没有真正的坏蛋。
大多数妻子发起争吵的目的,并不是要伤害丈夫,而是想要挽救关系,不要失去联接。
大多数丈夫选择沉默,也不是要伤害妻子,而是怕自己再次做错,再次被指责。
你们,不是彼此的敌人。
真正的敌人,只是这种“魔鬼式对话”的消极互动循环而已。
5
而这个循环,也不是无懈可击。
老灰曾经看过一则笑话:
小夫妻吵架,丈夫一怒之下摔门而出,走之前放话,
“再回来,我就是孙子”。
一会儿,门铃响了,妻子开门,是丈夫站在门口,见面就咧嘴笑,
“奶奶,我回来了。”
这样的小桥段,当然不能立即解决引发吵架的问题,但它却透露了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治愈的信息,那就是:
「我就算自己打脸,也不离开你。」
这个信息,足够融化那些因害怕失去而竖起来的心墙,也足够安抚那些因恐惧分离而歇斯底里的绝望。
我们吵架,为的就是
所以,抓狂的妻子们,请在争吵时,适当地、明确地表露一下自己对丈夫的依恋。
而沉默的丈夫们,也请在争吵时,适当地、明确地表露一下自己在回应方面的困难。
毕竟,咱们「大敌当前」。
REFERENCE:
Dr. Sue Johnson,
— END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