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里的传统年味

(2023-01-28 10:54:02)
标签:

过年

习俗

分类: 天地之间
                              乡村里的传统年味

                 乡村里的传统年味

 

正在上高中的孙儿要去体验乡村过年的传统习俗,大年三十,我们爷孙俩驱车前往老家,去我的好朋友求太师家。求太师名叫求泰,儿时一起玩泥巴长大,现在农村懂得过年习俗的人很少了,他却得父亲真传,是个万事通的里手,且他家还有我们当年玩耍过的老房子,留下过难以忘却的乡愁。

进门不一会,年夜饭就上桌了。传统的年夜饭是有很多礼仪讲究的,我是临时通知说去他家过年,他来不及作准备,但传统习俗还是原味的。比方说,不论人多人少,年夜饭只摆一桌,除年长者入坐外,其余人有座则坐,无座就围桌站着吃,表示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团年饭的菜也有讲究,一般是十大碗,头碗是“十样锦”,炸肉、蛋饺、笋尖等等,寓意十全十美。还有鱼,可大可小,但必须是完整的一条,不能斩切成块,这叫有头有尾。此外菜肴份量都要足,因为这顿饭不能搞“光盘行动”,要有余有剩。

吃完年夜饭,求太师邀我们去火塘围炉守岁。走进火塘屋,只见火塘里放着一个丈多长的树蔸,正在熊熊燃烧。火塘中间是一个铁伸钩,钩上挂着大炉锅,锅里热气直冒。抬头望,伸钩顶端的楼脚上,挂满了腊鱼腊肉。

看到这一初,我立即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过年,外婆家那时很穷,除了蔸脑大火,别的都没有。大舅说:“有吃冇吃,烧个火炙,炙起面红刮赤,谁哇冇我吃”。这句话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好像是昨天的事。

求太师饶有风趣地对我们说,三十夜里的火得越烧越旺,蔸脑越大越好,烧的时间越长越好。有的蔸脑上百斤,要烧到正月十二年满。你们认得我这火塘里烧的是什么蔸吗,这叫枫树蔸。老班子说,三十夜守岁烧枫树蔸是最好的,枫与“丰”同音,烧枫树蔸来年一定五谷丰登。这个蔸脑是我三年前的三伏天,费了吃奶的力气,从十几里远的大山上挖下来的,运回来后放在房前地坪里,让它日晒雨淋,个三伏天下来,蔸脑中的水分和油质都蒸发了。你们看这蔸脑烧得多旺,干柴烈火,一着就燃,火势熊熊,暗中还有一股清香

我们而坐,团圆守岁。人人红光满面,婉如三月的桃花开在脸上。伸钩炉锅,炖着猪脚猪脑,那是接春时的美食,孩子们看着闻着口水直滴。吊在楼脚上的腊鱼腊肉被烤得直滴油,一滴油滴下来,爆燃起一朵带香味的小火花,火星四溅,好看极了。此时屋外孩子们也在燃放烟花,屋里屋外,花儿绽放,喜气洋洋。在这样温馨热烈的气氛里辞旧迎新,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难怪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会发出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的感叹

子时一过,新年就到了,按照传统习俗,“出天星”的时候到了。“出天星”也叫“出天行”,相传新旧交替之际,天门大开诸神下界,家家户户要开门迎接。除此之外,还要观天星风水也就是观看北斗七星二十八宿来判定风水吉凶,以确定新年出行的方位。其实世上本没有什么天星风水术,只不过是风水学大师们故弄玄虚罢了。

求太师主持的“出天星”也是按这个套路来的,只不过从简而已。他先点燃家神上的香烛,家神下有一张已准备好的方桌,上面摆满三牲果贡,香花蜡烛。他要儿孙抬起桌子走向大门,自己十分虔诚地去开财门(大门),大门口他毕恭毕敬地三作揖,然后拔开门栓,缓缓开启大门。就在开门的一刻,三块挂红的劈柴倒进门里,众见状欢呼:进财啰进财啰!其实这三块劈柴是头天关门前靠着大门放好了的。此时摆放贡果三牲的桌子已放置门外,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求太师领头祭拜天神,然后翘首观天象,面朝吉行方向三叩首。最后祖先,向长者拜年,给晚辈分发告知天象所指“出行”方位,“出天星”就此结束

    “出天星”,我们就出行去邻居家里拜年送恭喜。一连跑了好几家,烧蔸脑火的不多了。时代变了,新农村新气象,许多人家做了新屋,屋里装了空调,放置带电热的升降茶几等时尚取暖器具,屋里暖洋洋热烘烘的。再说新房子谁也舍不得烟熏火烤,把墙壁弄得脏兮兮的。还在烧蔸脑火的都是保留有老房子的人家,烧的大都是劈柴,蔸脑已不多见,更不用说枫树蔸了。凡见有烧蔸脑火的人家,我们都要坐一坐,“三十夜里火”啊,真想守住这难以释怀的乡愁!


                              乡村里的传统年味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