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方言谜语趣谈(36)伯劳飞燕写诗情

标签:
方言谜语趣话 |
分类: 地域文化 |

这是一则经典的平江方言谜语,不是平江人或不精通平江活,恐怕很难猜出谜底。前两句“远看一筒炭,近看活灵烂”,炭指木炭,是黑色的,描述谜底远看是一个黑色的物体。可近看呢就变了,是一只“活灵烂”的动物,“活灵烂”是平江方言词汇,活蹦乱跳的意思。两句连起来,就是一只十分灵范的小动物。后两句似乎是说这动物的大小,“称起冇四两”说是是该动物很小,重不过四两,关键是第四句“号称五十担”,四两为何号称五十担,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细细一琢磨,却是妙不可言,因为它影射了谜底动物的名字。在平江方言里,担是量词,一担就是两箩(两箩筐),五十担就是一百箩,百箩与伯劳谐音,谜底就是伯劳。
伯劳,俗名棕背伯劳黑色型。为中小型雀类,嘴大而强,先端具利钩和缺刻,嘴须发达。翅短圆。尾长。头较大,大多数种类均具有宽阔的黑色过眼纹。雌雄羽色相似或不同。生性凶猛,素有“小猛禽”之称,通常以昆虫为食,但也可以捕获青蛙、老鼠甚至其他小型鸟类。
小时候,我常见一种黑色的鸟飞落在牛背上,牛甩动尾巴鸟也不飞走,感到十分好奇。大人们告诉我,这鸟名叫牛伯劳,在牛毛丛中寻找寄生小虫子吃。而真正让我对伯劳刮目相看是在学习成语“劳燕分飞”的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声地给我们讲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东飞伯劳歌》,教我们读“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伯劳”与燕子东来西去,牵牛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彼此常常相见却不得相亲相近的情景,深印于脑海。
后来,我们又读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临池曲》中的诗句“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元代散曲大家张可久 《醉太平·春情》的散曲“乌云髻松,金凤钗横,伯劳飞燕自西东,恼离愁万种”;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 《西厢记》中名段 “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在这些大家的笔下,伯劳飞燕入诗入画,写尽恋人情侣之间的深情眷念和悱恻缠绵。从此,“伯劳”,这只美丽的爱情鸟,一直在我无尽的思绪中飞翔。
我喜欢伯劳,不仅因为它飞入了诗人们情感意境,留下难以忘怀的词章,还因为伯劳本就是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它们身上有许多值得称道的美德。比如说雄伯劳在鸟类中是“模范丈夫”,为了让雌伯劳吃得好些,安心孵卵,雄伯劳会整天不停地去捕捉食物给“娇妻”享用。而自己却心甘情愿地忍饥挨饿。同时,伯劳也和其他野生鸟类一样,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当一对伯劳选址筑巢后,周围的地域便成了它们的领地,而且,不会随季节转变而更换,终年共同守卫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一旦发现入侵者,雌鸟便会鸣叫恐吓,一旁助威。而雄鸟会毫不犹豫地奋起攻击,直到对方离开。
没想到,一只小小的伯劳,引发我思绪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