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返胎還元與玄牝象徵 (f.72v2 –
f.73v)(圖十三)
f.72v2與f.73v形成連續的修煉階段圖,描繪了修行者從吸納陰性能量開始,進入返胎還元 (Regression to the
Embryonic State) ,象徵煉神還虛的中高階功法。
f.72v2
- 少年吸納陰氣:
· 少年赤裸,坐於彎曲流動的空間中,周圍充滿如水之波動;
· 表現修煉者在安靜靜坐中,吸納陰氣(如月精、坤氣、子宮之氣);
· 此階段象徵陰補陽、陰水啟動、氣入中丹,為「性命交會」之起點。
f.73v- 胚胎內化與閉息:
· 人物縮卷、沉入液體或圓形結構中,形如胚胎;
· 四周彎曲如膜,可能象徵子宮、氣泡、天卵、道體之氣場;
· 此即《陰符經》與《參同契》所言「氣歸根、神返虛、胎息再成」之象。

圖十三
第九章:日、月、四時與陰陽轉化圖(f.67r-f.67v)(圖十四)
f.67r、f.67r2、f.67v2三頁形成一組完整的天文- 節氣 - 氣機轉化圖譜,象徵了「陰陽往來、日月交合、四時運行」的宇宙循環法則,亦即道家內煉中「天人合一、順四時而修」 之修煉原則。(圖三)
f.67r
- 太陽之象(陽):(圖十四A)
· 圖中心為放射狀圓盤,呈陽性擴張之態;
· 象徵太陽、心神、火行,為陽氣發源與光明覺性的象徵;
· 道教內丹中代表「心火上升」、「陽神出竅」。
f.67r2
- 月亮之象(陰)(圖十四B)
· 圓盤內部柔和,線條呈曲、波形諸;
· 象徵月亮、陰血、水行、潛藏、靜定;
· 道教中為「腎水下潛」、「陰氣回根」、「守精歸神」。
f.67v2 - 四象與四季:(圖十五)
· 呈現四向圖形,分列東南西北;
· 對應春(木)、夏(火)、秋(金)、冬(水);
· 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命氣循環法則。

圖十四
Figure
14

圖十五
Figure
15
第十章:乾坤陰陽宇宙總圖(f.85r2 &
f.86v4)(圖十六)
Voynich手稿中的f.85r2與f.86v4彼此成對,結構上互補,意涵上對立而統一,象徵道家宇宙觀的最核心二元原則:「乾坤陰陽之道」。
f.85r2
- 乾之象(陽):(圖十六A)
· 呈現集中、放射、螺旋形盘;
· 表現「陽動、神明、升騰」;
· 乾卦為天,象徵精神之主動力量,亦為陽神出竅、火升天門。
f.86v4
- 坤之象(陰):(圖十六B)
· 呈現柔和、圓潤、容納特徵;
· 表現「陰靜、潛藏、承載」;
· 坤卦為地,象徵玄牝之門、子宮氣場、真水歸根。
這兩頁形成「陰陽分而不離」的圖譜,亦象徴煉丹中神與精的對應、天與地的交感。修煉者若能貫通乾坤,即能「性命雙修、神炁合一」,進入金丹成就之道。

圖十六
Figure
16
第十一章:洛書與內在九宮圖譜 (f.85v-f.86r) (圖十七)
Voynich手稿中的f.85v與f.86r展現出明確的九宮格結構與數字對應圖式,其排列方式與中國古代的洛書高度吻合。
洛書,為古代中國宇宙模型與陰陽數理的根本基礎,其核心結構為:
·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 五居中央,八方對應五行與臟腑;
· 九宮對應人體九竅或神氣流轉九節。
Voynich手稿中的對應象徵:
· 中宮(5):氣歸中丹、中脈運行;
· 四隅(1,
3, 7, 9):氣由四方注入中軸,對應肝、肺、腎、心;
· 邊側(2,
4, 6, 8):氣場旋轉、週天流動,對應任督、奇經八脈之調節;
· 整體九宮即為一部人體內部能量循環與方向感應圖。

圖十七
Figure
17
第十二章:外丹術與容器煉丹圖像 (f.88r-)
( 圖十八)
自f.88r起,Voynich手稿圖像風格明顯轉變,出現大量形狀各異之容器、瓶罐、管道、爐鼎結構,此為典型的外丹術圖像語彙。
與內丹強調精氣神內轉不同,外丹著重於外部物質的五行轉化與火候控制,其核心觀念包 括:
· 陰陽金石對應天人;
· 鼎、爐、甑、罐象徵天地合化之所;
· 三轉九候、七返還丹象徵外煉階段。
圖像對應特徵:
· 容器形制多變:如葫蘆、三層罐、雙耳鼎、連管器等;
· 多層構造:象徵天地上下之氣流通、三才分層、陰陽互搏;
· 氣泡與湧出線條:可能對應火候過程中蒸騰、凝結之氣態轉換。
這一部分可視為手稿中實際物象與象徵合一的"煉丹場景”再現,為煉丹術之視覺語言密碼。

圖十八
Figure
18
第十三章:結語與整體宇宙模型總覽
經過前十二章的深入解析,我們可以確認:Voynich手稿並非無意義的密碼或草藥圖鑑, 而是以高度象徵性的圖像語言記錄了一套完整的內外煉丹學、性命雙修體系,以及宇宙氣 機運行圖譜。
核心總結:
1. 象徵系統的結構一致性:
§ -從人體、花草、器皿、九宮、乾坤到日月,整部手稿形成多層次、環環相扣的象徵系統
§ -所有圖像皆可對應五行、陰陽、臟腑、神經叢、脈輪與氣機運行。
2. 煉丹路徑的雙軌呈現:
§ 前半部 (f.1r-f.87) :內煉篇 (Neidan)
- 重精氣神轉化、氣場構建;
§ 後半部 (f.88r-):外丹篇 (Waidan)
- 重器皿運化、物質封鍊與氣象擬合。
3. 宇宙觀與數理結構:
§ 河圖為五行與氣動的起點;
§ 洛書為九宮與能量方向的循環;
§ 乾坤對應陰陽與天地;
§ 太陽、月亮與四象代表時間與生命週期的場能轉化。
總體模型:
Voynich手稿實際是一部將人身視為宇宙縮影的煉丹修煉地圖:
· 肉體為爐,氣血為藥;
· 精氣神為材料,火候為意念;
· 天地陰陽為法,丹鼎器具為象;
· 圖像為訣,動靜為門。
第十四章:河圖洛書與煉丹宇宙系統基礎 (圖十九)
在道家宇宙觀與煉丹體系中,河圖與洛書不僅是數理象徵,更是整個「氣化生成一能量運化」的兩大核心法則。
一、河圖:生成序之本(太極分化、五行生起)
河圖為先天之圖,以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 五為土居中, 象徵五行之本始。
在內丹圖像中,河圖主導氣的起源與分布,Voynich手稿植物圖(f.lr- f.49v)中,花葉根 的數目明顯反映河圖之規律。
二、洛書:運化序之法(九宮定位、氣場旋轉)
洛書為後天之圖,以「五居中,九宮定位」展現陰陽奇偶、空間與氣機對應
的動態矩陣:
主導氣之運行路徑、能量回旋與方向感應,應用於任督循環、九節脈輪、中
丹大丹定位等 圖像規劃中。
三、河圖與洛書之交互應用
功能層次
|
河圖 (生成)
|
洛書 (運化)
|
五行結構
|
水、火、木、金、土 五數之起始
|
五行方位與動態對應
|
人體應用
|
臟腑氣機來源、 氣場激發
|
九宮分布、氣機流轉與竅位引導
|
修煉結構
|
丹田啟動、精化氣之循環起點
|
任督循環、氣場流動、方向交感
|
視覺對應
|
花葉根之數 (如1, 3, 7, 9)
|
九宮分格、圖形對稱與中心歸一
|

圖十九
Figure
19
第十五章:第三眼啟動與日月週期象徵圖譜
Voynich手稿中有數頁圖像表現出額頭放射、腦部漩渦、雙線交織、魚形水波、日月交替等圖案,這些明確指涉道教、印度與藏傳煉修中關於「第三眼啟動」與「日月氣交」的能量體系。
一、 第三眼圖像與內煉過程 (圖二十)
· f.68v3
:額頭放射光圈,象徵氣聚泥丸宮,第三眼即將開啟;
· f.69r
:腦部雙線交織,代表左右脈交於中脈,氣聚眉心;
· f.70r1
:額部漩渦與圓盤,為神光簽聚,泥丸照亮。
二、日月週期與能量交感 (圖十和圖十四)
· f.67r:太陽光圈,陽氣升,對應心火、陽神出竅;
· f.67r2
:月亮、水波,陰氣降,對應腎水、陰精歸根;
· f.70v2
:魚與魚鉤象徵月經、女性陰氣煉化。
三、煉神還虛的結構整合
· 氣由會陰升入腦部(督脈);
· 陰氣自上而下(任脈);
· 日月氣交於眉心,第三眼開啟,達成「神光內照」。
總結:
「日為陽,月為陰,交於泥丸,天目開照」

圖二十
Figure
20
第十六章:洛書九宮的視覺化與內煉應用圖譜
洛書九宮圖,是中國古代宇宙結構的縮影,其數字排列不僅構成一個平衡有序的數理矩陣 ,也象徵人體氣機運行、臟腑對應、方向感應與能量場旋轉的內煉結構。
f.85v與f.86r展現九宮格與數值圖案,對應人體內能場運行圖與五行方向場的視覺投影。
一、洛書基本排列:
·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五為中宮;
· 整體為「陰陽合一、方圓之中」的動靜平衡象徵。
二、人體九宮對應:
宮位
|
方位
|
臟腑對應
|
功能
|
1
|
北
|
腎
|
陰氣根本,藏精
|
2
|
東北
|
脾
|
中氣升清,運化之樞
|
3
|
西
|
肝
|
主升發,疏泄之氣
|
4
|
西北
|
肺
|
主氣收斂,調息之門
|
5
|
中
|
脾心
|
中丹田、神氣之中樞
|
6
|
東南
|
小腸命門
|
陽火根本,煉化之基
|
7
|
南
|
心
|
主神明,陽神出竅之所
|
8
|
東
|
胃
|
氣機運輸,納氣通神
|
9
|
西南
|
大腸肺絡
|
清氣下降,通竅之關
|
九宮圖不僅為宇宙縮影,更為人體能量轉化地圖,是道家修煉中「天人感應、內外合一」 的視覺模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