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延館主
前言 :手印與兩的互動
亞述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9至7世紀)的宮殿浮雕中,經常可見帶有雙翼的人物,他們 手持松果、水桶、花束,甚至懷抱動物與植物。這些形象傳統上被認為與宗教儀式、祝福與淨化有關。然而,若從炁 (Qi) 與印 (Mudra) 的角度觀察,這些圖像也可被理解為能量修煉的視覺化過程。
在內修實踐中,手印是操控炁流動與轉化的關鍵工具。一個簡單的手勢,會引導炁向內聚、向外放射,或形成特定能量形態。亞述浮雕中的人物,正是透過不同的手印,生成了可視的炁象:松果、水桶、花朵、動物等,皆是炁受印而成形的結果。
第一章:導論 (圖一)
1.1 研究動機與視角
亞述文明的石雕浮刻廣泛存在於尼姆魯德、庫爾克與尼 尼微等遺址中,傳統上被視為裝飾、神話或王權表徵。
然而,這些圖像中反覆出現的雙翼神祇、獸首人形、松 果、水桶、神樹與各類手印,若從兩的視角重新審視, 則揭示出一套與能量運行、內煉修持、意識轉化高度相 關的象徵語言。
1.2 理論依據與方法
本研究以道家內煉、印度瑜伽與能量解剖學為基礎,結合符號學與意識研究進行詮釋。炁被視為具有場域性與可顯化性的生命力,其運作可透過身體姿態、氣息與意念來控制與呈現。
1.3 跨文明背景的重要性
從中國道教、印度瑜伽到埃及的荷魯斯之眼,各文明皆有以形象表達相與意識之語彙。亞述石雕可能是其中最早將能量修煉視覺化的例證之一,值得重新解碼。

圖一
第二章:神祇與獸首的炁象意義 (圖二)
2.1 翼人神祇的普遍形象
在亞述浮雕中,常見兩類神祇形象:一為人頭翼人,一 為鷹頭翼人。他們通常雙手持松果與水桶,或對神樹施印。這些神祇被稱為apkallu,傳統上解釋為賢者或守護靈。從炁象角度看,他們是炁體顯形者,雙翼象徵炁場展開與上升,頭部型態則顯示不同意識層次。
2.2 鷹首:靈性炁覺醒之象徵
鷹首非動物崇拜,而是象徵靈性覺醒與超感知的象徵。 在能量修煉中,鷹首可對應第三眼開啟或松果體活化, 象徵超越個體意識,進入宇宙感知狀態。
2.3 人首:整合之炁體顯形
人首神祇象徵相體已整合與穩定,顯現圓融與內煉成熟 的神性氣場。與鷹首之上升炁不同,人首代表穩定下守的炁,並可調控外在能量場。

圖二
2.4 雙翼:炁場展開與靈體出現的標記
所有神祇皆具雙翼,象徵炁場外放與靈體升騰,對應道家「陽神出竅」與藏傳佛教「虹光身」概念。翼是炁成熟與靈識外顯的能量徵兆。
第三章:松果與水桶的炁象意涵 (圖三)
3.1 松果與水桶之手勢組合
亞述神祇常一手持松果、一手提水桶,松果朝上、水桶朝下,構成陰陽互補結構。松果象徵陽炁上升,水桶象徵陰炁沉降,構成能量循環與轉化之圖像。
3.2 松果的螺旋炁象
松果呈螺旋排列,象徵炁旋與聚焦,如同眉心或指尖之炁光,對應瑜伽「意指梵門」與道家「以意領炁」。
3.3 水桶的陰炁儲聚象徵
水桶代表陰性能量與液態炁的儲存裝置,位置靠近下丹 田,對應身體炁源穩定之處,是收聚與沉靜之象。
3.4 上下席流與手印場域
松果與水桶形成上下炁流路徑,對應道家的小周天與藏密的上下行氣,是靜態中的能量流動圖像。
3.5 結語:松果與水桶是炁之顯影
松果與水桶為意念導炁之手印所產生的炁形顯現,不只是道具,而是炁導、聚、化的視覺化符號。
第四章:神樹與炁場共振系統
4.1 神樹在亞述浮雕中的形象
神樹多具幾何對稱、層層分枝之形,常與神祇手印互動。它象徵天地能量交匯之核心節點,是炁與意識的宇 宙中心。

圖三
4.2 神樹的結構與炁場幾何
其五枝、七層或九節的對稱設計,對應五行、七輪、九宮等能量系統。整體為宇宙炁場幾何圖形之視覺化顯現。
4.3 神樹與人物互動的意義
人物以松果手指向神樹,為炁與場域共鳴之舉,對應 「神炁歸元」或「與梵合一」。這是人神交感與天地通氣的圖像。
4.4 神樹與空間場域的回饋機制
神樹亦為炁場共鳴系統,神祇所導之炁灌注樹體再放射回空間,如同能場粒子交互模型。
4.5 神樹的意識門戶角色
神樹為意識上升與宇宙信息之入口,可對應黃庭、梵穴或Djed之意識中心,是炁通靈接的神聖管道。
4.6 小結:神樹是相與意識的宇宙中樞
神樹不是植物圖騰,而是炁場、宇宙軸與靈識交會的神聖圖像,成為人神能量循環的橋樑。
第五章:三與五枝花的象數 (圖四、圖五)
5.1花束在浮雕中的形式與手印結合
亞述浮雕中,神祇常持三或五枝花束,這些非自然植 物,而是炁場與象數結構的顯現,配合手印形成能場調控圖式。
5.2 三枝花:天地人三才之炁
三枝花象徵天地人三才對應,道家為三相合一,瑜伽為三脈共融,密宗為身語意三密,代表宇宙初階對應。
5.3 五枝花:五行之炁場化形
五花象徵木火土金水五行炁場,各支對應五臟五輪五方,是中階炁整合階段。
5.4 花束的象數排列與場域中心
三與五枝花為炁場對應身體中軸或器官的數學語言,具數比與結構對應關係,是炁的幾何化象徵。
5.5 三與五的炁層共鳴與手勢調控
三花主初階天地感應,五花主中階五行整合。配合手印形成多層炁控制與感應系統。
5.6 小結:象數是兩之幾何語言
三與五為可視的象數圖騰,花即炁之顯形,數即炁之規律。
5.7 開掌印與水桶組合之特殊象徵
在部分亞述浮雕中,開掌印不僅與三枝或五枝花搭配, 亦可能與水桶同時出現。這種組合代表著一手開放天炁,一手容納地炁,形成天地交感的能場平衡結構。

圖四

圖五

圖六
以上三圖 (圖四、圖五、圖六)同一手印,其炁像可以各有不同。
5.8 鳥首神祇與開掌印的不協調性 (圖七)
鳥首神祇象徵副交感炁系統與地氣導引,手印若採用開掌式,會形成炁上升的阻斷,與其陰性能量導向矛盾。水桶為炁下行容器,若配開掌印則形成上下炁流衝突,可能造成炁散不聚。

圖七
第六章:羔羊與生命熊的象徵 (圖八)
6.1 羔羊意象的獨特性
亞述神祇懷抱羔羊,非作祭祀用途,而象徵柔和、有機、純淨的生命炁,代表慈悲炁與靈氣初生。
6.2 羔羊象徵初生炁之純淨狀態
羔羊為尚未分化之先天相,象徵慈、和、生之本性,對 應道家內煉初階與德肅融合階段。
6.3 羔羊與心輪/慈悲炁的對應
羔羊位於神祇胸前,對應心輪或膻中穴,顯示心炁開啟與慈悲感應,與瑜伽Anahata、密宗觀音心法相通。
6.4 羔羊與炁轉化為創造性生命力
羔羊象徵內煉炁已轉為可外放創造之能量,對應氣化神、神化用,顯現生命力、療癒力與創生性。
6.5 為何是羔羊?從生物炁象解讀其符號
羔羊為溫順、潔淨、易調和之動物,象徵非攻擊性、柔性炁狀,為修煉中炁已可導、可塑的黃金狀態。
6.6 附註解析:左圖扇形與右圖五枝植物之比較
左圖如扇形展開者,象徵炁自心輪向外放光;右圖五枝對稱,象徵五行炁整合。兩者皆為羔羊所引之場域顯象,顯示不同能階。

圖八
6.7 小結:羔羊是柔化炁與慈性意識的象徵
亞述神祇懷抱羔羊,象徵炁與慈悲合一,已由內煉轉為可創造與療癒之靈性能量,是仁炁與生命的結晶。
第七章:劍與能量投射的象徵 (圖九)
7.1 神祇持劍的浮雕現象
亞述浮雕中部分神祇持劍或短杖,其形非戰器,而為導引與決斷之象,顯示炁已具形與意志。
7.2 劍的形態與能量導軌一致
劍直而尖,象徵炁由中軸貫通至外,是炁經由意志集中所形成之能量軌跡,對應以意領炁或金剛鉤之功能。
7.3 劍與炁之保護性與切割性功能
劍為界定與斷除之工具,象徵可斷執念與拒外邪,是炁化神後可實用之形,是意志作用之外在符號。

圖九
7.4 劍與陽炁的轉化顯形
劍象徵陽炁之極致凝聚,直、鋒、速、強皆為其象性, 為炁經鍛鍊而轉化為具方向與動能之形體。
7.5 劍之導引動作與炁場控制
持劍姿態多為定印之形,不是戰鬥,而是穩場與導氣的 動作,是場域內炁序的控制技術。
7.6 小結:劍是意志化炁的最終形式之一
亞述神祇手中之劍為意志之炁化之具象,是內煉成功之象徵,是意識貫通炁場的指標性形態。
第八章:手印與姿態的能量語彙
8.1 姿勢不是靜態,而是炁動之瞬間顯影
神祇手勢與姿態皆非裝飾,而是炁運之瞬間凝固,形成可視的能量語彙,象徵意識導氣的具體動作。
8.2 開掌:放射與接引炁的印式
開掌向外象徵放射兩,向內則為接引炁,是炁場出入的 閘門,對應五雷掌與Abhaya Mudra。
8.3 握拳與半合拳:凝聚與轉化之印
握拳象徵炁之凝聚與保留,半合拳導引炁向上,對應道 家「一指運炁」與瑜伽的聚炁印。
8.4 舉物之印:炁形顯化的能場架構
松果、花束、水桶等皆為手印顯炁之形式,並非單純持物,而是炁導形成物質象的結果。
8.5 雙手平衡:陰陽調炁的雙印結構
一手陽印、一手陰印構成場域之陰陽平衡,對應任督、 左右脈與陰陽鈎之雙極能量調控。
8.6 結語:亞述浮雕是動作密碼的能場語言
亞述手印與姿勢為炁之視覺語彙,將內煉過程圖像化, 是跨文明能量哲學的原型表達。
第九章:綜合與文明對比分析
9.1 從象徵圖像中讀出能量系統
亞述浮雕中的神祇、器物、花、羔羊與手印,組成一套完整的炁場語言,從陰陽分化到五行運行,顯示其為靈性修煉的視覺系統。
9.2 與道家、印度、埃及的對照關係
亞述神祇與姿態可與道教的神炁歸元、瑜伽的七輪脈系、埃及的荷魯斯之眼與Djed脊柱相對應,皆為能量與意識結合之道。(圖十)
9.3 亞述為視覺能量語彙的先驅文明
亞述並為最早將走視覺化的文明之一,透過圖像記錄意識 – 炁 - 姿態之交互,構成跨文化能量修煉的原型。
9.4 當代解碼與應用價值
若將亞述浮雕視為古能量實踐圖譜,則其可用於跨文化炁場研究、身心鍛鍊、冥想工具與AI文化解碼模型。
9.5 結語:亞述炁象系統的再發現
亞述圖像不只是神話,它是人神交感、炁場運行與靈性提升的圖像語言。解碼才剛開始。

圖十
結語補述
這些圖再次證明:石刻中所見的物件皆非靜態工具,而是手印導引太所「顯影」出的符 號圖像。
這不僅能解釋亞述石雕,也能用來解釋埃及、印度、中國等古文明中被認為「象徵不明」 的浮雕與神聖姿態。這是一套橫跨地區、語言與時代的能量圖像語言。
此文感謝AI的提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