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潮》教学设计

(2012-04-10 08:13:06)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业-评价工具

 

 

《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介绍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理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通过学生试读、教师导读,师生评价读、多样的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件展示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观潮”)

1、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2、辨别“观潮”和“天下奇观”中“”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观看,2景观)

二、读文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2、讲授新字词的字音、结构、用法等。(幻灯片展示)

3、同桌对读生字词。

4、找一位同学带领大家读生字词。

5、解决学生不理解的生字词。

三、分析课文

(一)、再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指名回答)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标记出观潮的时间、地点,找出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一个词。(提问)

2、出示课件:盐官镇的图片。

http://s3/middle/9c8dd3a5tbdd64aa0e892&690
http://s4/middle/9c8dd3a5tbdd651101ba3&690
   3、在本段找出形容人多的一个词(人山人海)。

4、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个新闻?(讨论,)

——观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现在是9月12日,我正站在海宁市盐官镇的观潮台上。透过镜头,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江面被蒙蒙薄雾笼罩,这是因为刚刚下过雨。现在江面还很平静,但是海塘大堤上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大潮的到来。本台XX报道。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可得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潮来前江面的情景。

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了解了海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品读课文

1、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并指导朗读。

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教师巡视)

2、品读第3段重点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这是什么声音?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最形象?(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幻灯片展示图片

http://s6/middle/9c8dd3a5t79623bda6bc5&690

 

——运用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句),此时此刻潮来了,你的感受是什么?(自由回答)

3)区分“横贯”和“横卧” 不同。

3、默读第4自然段,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长——横贯江面

高——两丈多高

气势大——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声音大——山崩地裂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5、播放录像,并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

[http://my.tv.sohu.com/u/vw/4598805]

[http://my.tv.sohu.com/u/vw/4795937]

6、找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指导。 

7、老师范读第五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潮退后“奇”在哪里?

1)适时点拨“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意。

2)“恢复”能否去掉?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回答)

三、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钱塘江潮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的奇观(幻灯片展示日食,富士山,彩虹、流星雨),这些景象是不是奇特、很漂亮?面对如此奇观,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它们、热爱我们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4479868265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ʳ&s=0]

http://s15/middle/9c8dd3a5tbdd6623e829e&69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4479915609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ʿɽ&s=0]
    http://s7/middle/9c8dd3a5tbdd66959a566&69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4479946062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ʺ�&s=0]
   http://s16/middle/9c8dd3a5tbdd66f48f51f&690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nc=1&tn=baiduimage&fr=&pv=&word=������&istype=2&z=0&fm=rs3 ]

http://s13/middle/9c8dd3a5tf6a608549b3c&690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五遍)

2、背诵第34自然段。

3、搜集其他的自然景观图片。

五、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山崩地裂     

                            潮头过后 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山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