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017-02-26 22:15:59)
标签:

杂谈

从“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荀子曰: “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为之防,发而止之为之救,行而责之为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本义是说如何对君主进行进忠言和劝谏的,通过防、救、戒三种方法、策略来尽中信劝谏。先其未然,防范於未然,这叫“防”;发而止之,发生了赶紧劝谏,这是“救”;“行而责之”,已经形成、造成后果,再以这个事情来批评、提醒,这是“戒”。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也需要这样一个防、救、戒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想结合荀子的进忠三术,以及安全上的管理经验、近期的应急能力现场的检查发现,谈一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

最近这几天一直在到重大危险源企业“参观、学习”企业的应急能力建设,到过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也有大型国有企业的子公司,简单的查阅了几家企业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培训记录和现场应急物资,总体的感觉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企业钱没少花,工作没少做,取得的安全管理成绩、效果一般,我这里所说的成绩和效果不是说事故,因为事故是结果,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能力也是必备的条件。

在安全立法层面,我们国家拟建设“一法三条例”,所谓一法就是《安全生产法》,三条例则是《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我觉得这个立法思路就很符合“防、救、戒”这一思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早在2007年发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征求意见稿)》和《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分别在在2016年5月份和春节前已经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法律体系建设也逐步趋于系统化。

以上是国家层面的防、救、戒管理。那么,在企业层面,如何构建一个系统的安全“防、救、戒”管理体系呢?企业构建“防、救、戒”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先了解“防、救、戒”三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一曰防,先其未然为之防。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怎样做到防范于未然,这就需要依托我们的风险防控体系,也就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通过本质安全建设,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通过持续改进风险,尽可能的消除和降低风险。通过各项安全管理活动,保持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

二曰救,发而止之为之救。风险是失控必然要导致事故、事件发生,而事故、事件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消除或者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这需要依托我们的事故应急能力建设。而应急能力建设又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所谓硬件就是我们的应急装备、物资,所谓软件则是我们的应急管理、程序(预案)水平。

三曰戒,行而责之为之戒。事故造成了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即便是施加以刑罚也无法挽回。唯一能够做到的,是以史为鉴,从经验中学习,学习事故、事件的失败教训,学习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来预防事故、事件的重复发生。所以,在这里的戒,我们不能理解为罚。

其实,在以上安全管理的“防、救、戒”的三部分内容中,我们也开展了很多工作的。比如说“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实际上则是在“防”字方面下功夫。而推动应急能力建设则是完善“救”方面的问题。在经营学习上,通过事故通报,不断的提出诸如加强过程安全管理的意见等等,都是通过学习事故经验,来反思从源头上预防。我个人感觉,我们还是不太理解安全管理的系统性。虽然说系统安全管理的思想已经提出来了几十年,但是在企业应用的过程中还是比较离散。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我们缺乏理论的支持,也缺乏最佳实践的方法吧。

后记,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做的是假安全,我们请来咨询公司做咨询,咨询公司把一套资料拷给我们照着样子去做,依葫芦画瓢,应付检查。我觉得这样做可能不会维持太久,因为如果我们不得安全管理的真正要领,有时候做的越多,可能错的也越多。多问几个为什么吧,包括你读这篇文章也一样,它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是错的,它不一定完全对,也不一定完全错,而对于错的评判在于你对它的思考和认识,当你去思考的时候,你就是对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