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开学了,如何与班主任保持良好沟通,记住这几条就够了

(2019-08-20 16:43:43)

每个有孩子的家长,都要与"老师"这个职业,尤其是"班主任"打至少九年交道,有的家长觉得,老师挺不错的,好接触,平易近人;有的家长就觉得,老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家长爱搭不理的。

不管老师个人素质如何,由于孩子上学期间,他的所有与学习有关的情况,你也只能与老师交流,而老师,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能够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大压力,应该是每个当家长的愿望。

而且,由于自己的孩子"在老师手里",所以,如果老师能够欣赏孩子背后的家长,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对家长的欣赏也会无形中影响到对孩子的总体评价,出于教育的目的,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与老师沟通呢,孩子上学期间,家长们打交道最多的是班主任,我们就着重来讲讲如何与班主任保持正面,积极的互动关系。

一、热情大方,不卑不亢

人之人之间最基本的礼貌:尊重。老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更值得人尊重,何况,还教着自己的孩子,热情点也无妨。

在生活中,我们都体会过别人对自己热情的感觉,那真是舒坦。

热情一点,一个是礼貌,一个是让班主任感觉你对自己的孩子上心,做为班主任个人,也能从双方的交流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对,就是这样的,试想,你做一件事的时候,面无表情,少言寡语,那肯定是没有积极性喽!

你见班主任的时候,肯定是因为孩子的事,结果你面无表情,不想多说一句,甚至巴不得赶快离开,干嘛呀,班主任不吃人哒!难免让人觉得你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太上心,没有沟通欲望。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再有点不好的状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长都不行,果然这孩子也……唉,让人头疼啊!

但是,热情一点,应该好理解,面带笑容,对方的话及时反应,积极配合,不代表要表现得很卑微,相当一部分家长,在见到老师的时候,点头哈腰——可能很多家长看到这个词感觉不舒服——先别急着反驳我,孩子已经上学的,回想以下自己见到老师时的肢体动作,孩子还没上学的,等孩子开学后,你与老师打过交道再来看这篇文章——我就是一名班主任,十几年来,与太多家长有过交流,点头哈腰的很多,每当看到这样的家长,我的心里是会微微叹息的,我们就是交流孩子的情况,办理与孩子有关的事务而已,为什么要这样"示弱"呢?坦然大方,不卑不亢的交流,不好吗?

其实我也理解家长的心理,希望向老师表达好感,还夹带着一点不想惹老师生气的小心。可是,老师,是成年人,动不动就生气了,不太幼稚了吗?

一个班,少则四十几人,多则六七十人,班主任的精力,除了教好自己的学科,批改作业,完成教研任务,还要处理班级琐事,纪律,卫生,学生之间小纠纷……时间精力有限,很多时候,孩子毕业了也未必能认识全部的家长,更别提有过深的交往。能给班主任留下好印象当然可取,记不住也不是啥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

那么,不求班主任一定记住自己,留下多好的印象,起码别让班主任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刺头",孩子有事情时,能和班主任顺畅的沟通解决,这是每个家长都希望达到的状态。

那么,首先,不卑不亢,腰板挺起来,大大方方,面带笑容,和老师打招呼吧。

二、具备一点为他人考虑的高情商

做为家长,需要与班主任沟通时,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生病,受伤等,需要请假。

2、家中临时有急事,需要老师通知孩子,与孩子联络。

3、孩子与同学发生了纠纷,孩子在教室丢了东西,磕了碰了等,孩子自己没有告诉老师,家长觉得想向老师反映一下情况,或者寻求帮助解决。

4、办理各种与孩子有关的手续,需要老师协助。

5、想了解最近孩子在学校的状况。

6、学校或者班级搞活动,参与活动,协助老师。

第一种,请假,在学生不到学校之前,请向班主任说明原因,并请求批准。

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孩子在学校,安全问题归班主任负责,你都不去了,总得提前告诉责任人吧,别等老师发现孩子没到校,联系家长时,你说:他病了,所以不能去……除了觉得这家长不靠谱,也没别的,而且,孩子到校,老师少不了要说他两句。

病假,提前会有症状,有时候还是在学校时,老师发现了孩子的病情联系家长的,即使如此,家长带孩子就医后,也应该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老师。

事假,一般提前都知道,那就提前一天给老师请假。

真有急病和急事,来不及请假,这种特殊情况,老师是会理解的。

第二种,家中临时有急事,需要联系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在上课,只能通过老师找到孩子,这种情况,就不要发微信短信了,直接打电话,老师在上课,就多打几个,老师的手机都在办公室,你多打几次,老师的同事觉得有急事,自然会接电话,从而也能联系上老师。

我教过一个叫小奇的孩子,有一天爸爸下大夜班非常累急于回家休息,可是钥匙找不到了,他回家路过学校,站在校门口给我发微信,让我通知孩子把钥匙送出去。(上课期间,家长一般不允许进学校)我在忙着改作业,没有看手机,自然也没看到信息,他久等不及,最后才给我打电话,由于等得急了,又累,语气非常不快,质问我为什么不通知孩子,我一脸懵圈,最后终于解释清楚了,事情解决的同时,我对他的理所当然感到反感:他为什么觉得我立刻就能看到短信呢?急事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这就是一次不愉快的沟通,事不大,但双方都有不好的体验。

第三到六种情况,都不是紧急情况,可以挑老师不上课的时候,微信,电话联系都可以。

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和你沟通,班级的课程表,学校的作息表,一开学班级群就公布了,你可以存到手机上,最起码,在准备沟通之前,留意下,不要挑老师上课的时候,打过去老师不接,你还觉得对方咋回事,不就上个课嘛,忙啥呢,也不接电话。

有时候事情不紧急,微信留言就可以,老师闲下来会回复。

对班级没有啥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就不要发在班级群里了。

比如说:老师,本学期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购买校服?这种问题,其他家长可能也想知道,你在群里问,老师统一解答,免去了挨个回复的麻烦。

老师,今天孩子穿得厚,麻烦你课间帮我家孩子脱一下秋裤。

老师,小明的数学书忘带了,我送来放在门卫室了,让他课间来拿。

这种消息,发在班级群里,先不说老师烦不烦,其他家长看到都会心里嘀咕你一下的。

能私聊的事,就别公开喊话。

除非你确定有必要,晚上就别与老师煲电话粥谈论你家孩子的点滴了,老师也有家庭,也有孩子要辅导,也要洗碗拖地干家务,给点小空间吧。

初中初二辅导

三、不要向老师倾泻自己的焦虑

家长与老师什么关系呢,同事,当然不是,朋友,并不很熟。他的工作,恰好与你有联系而已,这个联系的纽带,是你的孩子,所以,遵从上述原则,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可以与老师探讨。

可是,孩子刚入学,你很担心孩子适应不了,一会给老师发一条消息:

老师,小明今天怎么样,情绪高吗?早上起晚了,有点着急,怕他伤心。

老师,你提醒小明多喝水啊,他上火了。

老师,他今天作业写得怎么样,是不是全对?

他上课发言了吗?

……

这是典型的焦虑症患者好吗?孩子的适应性比你想得强太多了。

你离不开孩子,有分离焦虑,心里放不下,一刻不停的要关注着孩子,知道他的消息,而且,还拿你的焦虑,去打扰为了五六十个孩子忙得脚不掂地的老师,老师如果不回复吧,你都问了,显得没礼貌,回复你吧……实不相瞒,真的没那么多空闲啊!

你要做的,是象个成年人一样,理解面对孩子成长的事实,他越长越大,越来越自立,对你的依赖越来越少,你可以去忙点自己的事了。

干好自己的工作,经营好家庭,有点兴趣爱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定力,有思想的妈妈,别把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围着孩子团团转,后者的收获,多数是孩子的嫌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