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麻雀》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13-01-15 11:37:46)
标签:
杂谈 |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出示课件)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吗?(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问:“嗅”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给学生讲解:嗅的意思是闻,但多用于动物类。)
(出示课件小麻雀图)师指着课件图说:是啊,从它嫩黄的嘴角和头上的绒毛
2、引导学生谈看法(稍轻、稍慢,带着疼爱之心),先自由读,然后大家齐读一遍。
3、这一句话作者是对小麻雀的哪一方面来写的?(随机板书:外形)
----通过对小麻雀外形的具体描写,突出小麻雀是刚出生不久。从而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
过度语:是啊,当时的风很大,路旁的梧桐树也因此摇摆得很厉害,致使树上的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落在了林阴路上,整好被作者的猎狗发现了。同学们,你们平时看到过的小麻雀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那看到过的猎狗又有多大呢?(随机出示课件小麻雀、猎狗图,让学生比较二者形体的区别,从而感受到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庞大)
5、小麻雀面对比自己大几十倍的猎狗,它只能.......(课件出示: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呆呆地、无可奈何地”这是对小麻雀哪方面的描写?(随机板书:神态)
①释词:“无可奈何”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小麻雀没有办法可想,感到很无奈)
②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无可奈何的时候,请你用“无可奈何”造句吗?谁大胆的来试试。
③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小麻雀此时是什么心情吗....?抽生回答并引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麻雀的在陌生环境中的无助、可怜和害怕)
④师:这是一只十分可怜又害怕的小麻雀,那就请大家带着对小麻雀的同情之心读读这句话。
1、过度语:这是一只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这个危险就是庞大的猎狗,(课件展示猎狗靠近的动画)师:作为猎狗,一旦发现有野物,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的,猎狗很想吃小麻雀,所以(教师出示句子引读):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露出锋利的牙齿。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读一下,然后请学生用着重符号找出描写猎狗动作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有什么感受?(猎狗很凶猛)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一遍。
2、那树上的老麻雀看见后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句子(相机板书:动作
3、过度语:好,我们来看看老麻雀到底是怎样做的?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找出的句子。
4、总结:孩子们,刚才我们是怎样把这个句子读懂的呢?我们是抓住了句子中的重点词句,才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在危险面前救子的速度快、着急和勇敢...(课件展示:速度快、着急和勇敢)。请同学们赶紧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在句子的旁边。那接下来我们就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句子。请看这个句子
5、出示课件句子: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读一读,说说在这句话中你找出的重点词语是哪个并做上着重符号?(课件闪动“扎煞”、绝望、尖叫)。
(课件出示猎狗张开大嘴图)问:看到这样的一只猎狗,你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惊呼?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内心真实感受?(害怕怕、恐惧、吓人)那我们的老麻雀又会怎样呢?(课件展示: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谁再来读一下这个句子,感受一下老麻雀的紧张。
师:同学们我们只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体会到他的真实情感,在这里,老麻雀退缩了吗?没有,而是用自己的身躯.....(课件展示: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大家齐读,问:掩护是什么意思?能用一个词语来替换吗?(保护),那“拯救”呢?(救助、搭救)
(老麻雀能否阻挡猎狗对小麻雀的进攻,它有没有把握?但它还是尽力的尖叫,用嘶哑的声音向猎狗发出警告(不准靠近我的孩子,否则我绝不会放过你),所以它已做好了与猎狗搏斗的准备。同学们,老麻雀能战胜得了猎狗吗?甚至还有可能......(会牺牲自己,失去生命)那它就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吗?(学生回答:不能)师:对,作为一个母亲,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幼儿被猎狗吃掉。(随机出示课件: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师朗读,学生齐读,“一种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力量呢?看到老麻雀的这些行为,你想对老麻雀说什么?(伟大、勇敢、是个好母亲)
(课件出示:老麻雀是在用(
四、学习第三段。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形体还是力量,麻雀和猎狗悬殊都过于太大,读到这里,每位读者都为麻雀担忧,希望有奇迹发生,那会有奇迹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
2、问:猎狗为什么要向后退?(组织学生发言交流)老麻雀的这种勇气就是来自...?(母爱的力量,顺手指向板书:母爱)
五、总结课文,升华认识,了解写作的顺序。
1、同学们,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感动了吗?那是什么感动了你?(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和伟大的母爱)(对,作者要赞颂正是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母爱)
2、教师总结: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顺势手指板书;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时非常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请看这些让人为之感动的动物中的母爱(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谈看到的画面。师:大千世界,爱无处不在,那就让爱永驻我们心间。
3、完成板书,归纳文章的写作顺序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回过头来,我们再用三句话概况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1、打猎回来的路上,作者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自己的幼儿,吓退了猎狗。3、作者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你能根据以上三句话的意思,用“//”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吗?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师:课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写了老麻雀想吃掉....,这是故事的起因(随机板书:起因)。在文章的第四、五、六自然段写了老麻雀飞下来,用.......这是在介绍故事的经过,(随机板书:经过)。文章的最后七自然段点名了故事的结果,随机板书(结果)。整篇课文作者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这种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相机板书:事情的发展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