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迷雾
秦老板自从带领东阿阿胶走上价值回归路线后,阿胶提价的戏码就不断上演。我对东阿阿胶的这个战略是不看好的,简单的理解就是阿胶毕竟只是驴皮熬制的,原材料并不名贵,而且其产品之于消费者来说,与竞争对手并无明显差异。也许在行内专业人士看,可能会谈传统工艺之类的区别,但是作为消费者,我想能区分开同仁堂阿胶、东阿阿胶、和福胶的人少之又少吧。所以,激进的提价战略在我看来是不可行的。
阿胶块在2010年之前也是逐渐提价的,但是提价幅度与频率都很低,从2004年的158元/千克涨到了2009年的393元/千克,5年涨了149%;而进入2010年后,东阿阿胶开始快速并大幅提价:
在3年半的时间里,阿胶块的价格上涨了234%。从出厂价来看秦老板确实坚定不移的行走在价值回归的路上。那零售价格也是如此么?
①
可以明显看到,除了东阿阿胶的官方网店外,其他电商都有折价,最低的299元,为官方价格的6.7折。
这里顺便吐槽一下某东电商,本想统计里面的价格的,谁知竟然是山寨货,我差点看错了,幸亏截图时候发现了。(图1为正品,图2为某东的山寨货)
http://s10/mw690/9c7fabf7tx6C4Q9dmCl49&690
http://s4/mw690/9c7fabf7tx6C4Q9AuwX63&690
本人因为之前一直关注阿胶,所以喜欢去药店看下阿胶的价格。公司旁边和住所小区旁边都有药店出售阿胶,还记得之前两次走访的经历:第一次一共走了3家药店,看的是500g铁盒装,3家全是750元;时隔不久,第二次又走访了其中的两家,一家是750元,另外一家已经变成了650元。
本人的草根走访比较失败,不但忘记了具体时间,而且没有拍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三家药店:天保堂平价大药房、永安堂药店和康中福大药房的东阿阿胶500g铁盒装价格变动并不统一。
总结:
东阿阿胶对终端零售价的把控能力极弱,市场价格混乱
二、驴皮迷雾
http://s5/bmiddle/9c7fabf7tx6C4Qdb7Xm74&690
http://s6/mw690/9c7fabf7tx6C4QiSkMlf5&690
可以看到驴皮成本占阿胶块成本在2010年之前基本稳定,而2011年和2012年竟然超出了100%。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解释的话我暂时想到了两方面原因: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存货-原材料(元) |
26,462,040 |
46,002,966 |
96,801,552 |
131,820,517 |
驴皮价格(元/kg) |
20 |
30 |
44 |
80 |
存货驴皮重量(kg) |
1,323,102 |
1,533,432 |
2,200,035 |
1,647,756 |
调整后驴皮成本(元) |
|
148,768,980 |
181,151,949 |
348,238,730 |
调整后驴皮成本占比 |
|
69% |
90% |
136% |
根据表中结果显示,虽然2010年以来,公司的驴皮存货大幅增加,但是经过调整后,2011年和2012年的驴皮成本占比依然异常。
再根据驴皮来源测算:
根据公司2008年认股权证发行书提供的数据,公司驴皮来源情况如下:
http://s2/bmiddle/9c7fabf7tx6C4Qlq6s1e1&690
当时养驴基地提供41%的驴皮,这种模式采购的驴皮可能会在价格上优于供应商采购。但是在2012年初,东阿阿胶副总李世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地模式收购驴皮占总量的20%。看来养驴基地的发展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虽然缺少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测算,但是养驴基地给东阿阿胶缩减的驴皮成本也可见一斑。
看来我想到的两方面的原因并不能解释东阿阿胶驴皮成本占比为何异常。所以希望懂行网友帮我看看测算哪里出错了,或者能够解释下最近两年驴皮成本占比异常的原因。
驴皮的迷雾还不止如此。在网上可以看到有这样一段采访:
“本刊记者获得的东阿阿胶“十二五”规划显示,2010年全国出栏成年驴为109万头、全国驴出栏量为196万头、新生驴驹数量为167万头,基地调研结果加权平均后得出全国驴驹子出栏率达52%,即2010年全国出栏87万头驴驹子;东阿阿胶2010年收购成年驴皮数量90万张,占国内成年驴皮总量的82%,而这还不含东阿阿胶2010年收购的10万张驴驹皮。”
这是《证券市场周刊》2012年初的一篇文章。阿胶自称拥有市场80%驴皮资源,这是真的么?
秦老板曾说过“一张驴皮晾干后约为5公斤”,2010年阿胶收购到100万张驴皮,全部熬成胶,也不过1600多吨,而2010当年仅阿胶块这一种产品的销售量就为1800吨,这还没有考虑其他阿胶系列产品需要的驴皮以及存货的增加。
看来就算阿胶拥有80%驴皮资源,也还不够自己使用。如果连80%都不够的话,这时阿胶的竞争对手该不答应了。福胶集团的杨福安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提到过2011年数据“2011年,阿胶块市场总销量近6000吨,福胶销量2300吨,东阿1400吨,剩余份额被其他阿胶企业瓜分。”
福胶的销量已经超过东阿阿胶,如果再想想还有同仁堂、太极集团这些熬胶的企业,那我不禁想问:大家真的在用驴皮熬胶么?
总结:
东阿阿胶的驴皮成本占比悬疑,所实际拥有驴皮不足以供应生产
三、销量迷雾
东阿阿胶在大幅提价后,销量出现了萎缩,这也使得阿胶不得不在去年4月份开始采取控货措施,直到2012年8月下旬才逐渐开始恢复发货,历经4个月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无论是阿胶及系列产品还是阿胶块单产品都取得了同比20%以上的收入增长,阿胶块的销量也同比增长16%。
4个月的时间,看来下游经销商不但顺利的解决了库存问题,而且需求似乎更胜往日。我们在价格迷雾中已经谈到,东阿阿胶对下游经销商的零售价格掌握能力很弱,价格混乱的经销商是如何顺利的消化库存的?如果考虑到阿胶产品实际上还会受到季节因素影响(一般来说1、4季度会销售更好),那我更加惊叹这些经销商在2、3季度创造的神迹。
如果我们结合驴皮迷雾的结论来看,东阿阿胶实际拥有的驴皮不足以支撑现在的销量,假设阿胶真的全用驴皮熬胶,那是不是意味着东阿阿胶销量夸大了呢?
总结:东阿阿胶的销量存在夸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