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湘西苗族银饰的民族符号寓意
(2014-12-28 16:56:59)
标签:
文化凤凰银饰传习所苗族银饰 |
分类: 凤凰传习所银饰资讯 |
探索湘西苗族银饰的民族符号寓意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大多数民族会因为它们的服饰、语言、习俗别人们识别。苗族除了有这些方面的额特征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银饰。各地苗族的分布和银饰的穿戴也具有本地域的文化特征形态。
您看那些头戴银围帕的苗族妇女显然就是湘西地区的苗女。苗族银饰具有宗教的、道德的、神话的、历史的、经济的、民俗的、审美的含义。不同形态银饰的含义都是经过苗族特定的战争和迁徙文化沉淀下来的,这些形态自然也被赋予了含义。
湘西苗族银饰寓意
现在来介绍下特定的银饰符号。
鱼代表富裕和生殖;牛代表威武和雄壮;凤代表辟邪和长寿;茱萸代表驱鬼和安康;蝴蝶代表幸福和繁衍。这些符号已成为一种不能为个体创造的集体契约而延续至今。
除此之外,某件银饰也有代表意义的符号。如湘西苗族的雀儿帽,它是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符号。具体体现在“骏马飞渡”的珍品图案上,表现了苗族人们不畏强权、勇猛杀敌、骑马跨越长江的迁徙历史。从审美的角度看,整个银冠呈半珠型,分三段,上端有帽顶,通冠由许多银花组成;中段位压花银片,中间缀以大朵团花,两侧有“二龙戏珠”和“人骑骏马”纹样;下段为梅花形花朵和银片卷成的圆锥形喇叭口,整个银冠花美观悦目,给人以满目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团花下蝴蝶的浮雕造型是苗族先民尊奉蝴蝶为苗族母亲的标志。
据《苗族古歌》记载,枫树被砍倒后,树叶变成了婵儿,木片变成了虱子,树桩变成了铜鼓,树心变成了“蝴蝶妈妈”。蛀虫蛀开树皮,蝴蝶妈妈就出世了,她与河边的水泡恋爱后生了十二个蛋,脊宇鸟给她孵出了雷公、水龙、蛇、虎羊、大象、野猪以及人类祖先姜央。
苗族银饰的符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不少银饰品原来的寓意也会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而逐渐发生改变。它们的象征意义,功利目的也会渐渐淡化,从而衍变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美。
苗族银饰体现在龙的装饰纹样上的又与汉族有很大的区别。苗族银饰中龙的图样,最多见于头饰,特别是女性带的银角,大多为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
银饰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它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银饰研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符号和精于其他民族装饰物品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