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心、调意、调神、调身

(2018-03-25 14:14:43)
标签:

太极培训

太极拳教学

太极养生

太极养心斋

王道荃

分类: 太极拳论

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udlQ6NRicicsL8fOOdDhyr2FwJHvQozMlPrfu25EVibjhQib0qMCdN2hRviciaiaUng0qE3Lr5DRHmH7kUwggkyENcO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两仪桩

四调


人体的气血从心脏的泵血,能够达到身体的末梢,从而达到三焦达利,整个身体轻盈、通泰。在这个状态下,慢慢的去调心、调意、调神、调身这就是四调。


恭敬


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恭敬,站桩要心诚,貌亦恭的心态。你如果对这个功法心存疑惑、心存忌惮,这种负面情绪下,心不静肯定练不好功。内功功法是老祖宗代代传承。这种传承性凝聚着祖先至高无上的智慧。所以要求练功之人要有恭敬、谦卑之心。


清静


第二,就是清静,清静则纯,身清体静。


洁净


第三,身体一尘不染洁净则明。人的身体内外相合的是性和命的两个系统,他要运功时要达到心神意相合,就是

心不外驰、神不外视,意有所住,气有所归,平时练功就要注重这四个要点牢牢把握其中的细节。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udlQ6NRicicsL8fOOdDhyr2FwJHvQozMl3I7s3B1ibvFXWHENVeX5zC3NfohxibU5Zfibo48cnunR9MAcddEvuy5oA/640?wx_fmt=jpeg

               两仪桩


心不外驰


心不外驰,在练功时虽然身体在这里但是心里放不下别的事,分散精力。所以要做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神不外视


神不外视,久视伤神,怎么去养这个神了?闭目养神——成语。所以练功时要双目垂帘,注意垂帘这个动作并不是完全闭死,如果完全闭死昏沉了越练越困越练越想睡觉,也不是完全睁开,睁开则散乱。这个神要似含非含,目光要似聚非聚。这个状态就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杳明之间感觉到混混沌沌的一片,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

眼睛似看非看看自己的鼻前一尺。鼻对口,口鼻上下周正,口对心最后关注自己的心窝也就是膻中穴。


意有所住


意有所住,意念要关注某一个位置。以一念代万念,得有一个关注的点,可以是身体的某个窍穴,也可以是呼吸。不要让意念飞驰,心猿意马,如果万念丛生是肯定练不好功的。不如把意念集中在一个点或一件事物上。这个类似于我们平常看向窗外忽然出神的状态,其实练功不是出神但是跟出神的状态很像。你在出神的状态下,周遭的一些光影声音也许都不入你的意念了,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也许恍惚之间就记不住,有点接近这个状态。但是不是这个状态。你有所关注的时候,慢慢的周遭的事物,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够内敛、内聚。


气有所归


气有所归, 你周身的气要有它藏的地方,藏在什么位置了?我们身体有三田,叫前三田和后三关。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udlQ6NRicicsL8fOOdDhyr2FwJHvQozMlT7YBD8ib3Jcnwm1Zh6bibjQJA0sToVhSjSIQlyaTGGM81I3ibtkfh2Yuw/640?wx_fmt=jpeg

                三才桩


前三田,指的是:

上丹田,为眉心两眉正中印堂穴向内三寸,也就是我们说的泥丸宫。

中丹田,两乳正中膻中穴向内三寸。

下丹田,脐下三寸关元穴向内三寸。

下丹田

三田都可以存气纳气最好的是下丹田也就是我们说的关元气海。这个位置是整个身体最核心的纳气的地方。

所以练功时要注意以一念代万念,如果没有这个意念有可能就会万念丛生。万念一丛生自然就不想再练了,即便强迫自己再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说调心调意达气达血,这种状态下首先是让意念集中在某一个点或某个事物上。


明辨阴阳


太极是一种阴阳哲理。站桩也是都有他的阴阳。要找到这些阴阳的变化,包括我们的呼吸分阴阳,吐纳分阴阳,屈伸分阴阳,上下分阴阳,升降分阴阳,顺逆分阴阳,起止分阴阳,旋转、错综、变换等……都是阴阳的划分,我们找到阴和阳的关系。就找到整个身体的导引,气流,存想,运定,吐浊纳清,等等导练诸法。但是我们要注意在练功时不可意念过重,尤其是初学站桩时。很多同学跟我问得很细,“站桩时想什么?做什么?我的意念在哪里?从哪里到哪里?”这些问题都不需要初学者解答。


松静


初学首要练松和静这两点。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有的同学说我已经松了,也已经静了。关键看程度,你达不到那个松和静的程度,整个身体的运化就不能够形成一个河车自行搬运的状态。所以首先要让自己松到极,静到极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徳道经》是也。


内功心法《徳道经》


为什么要求大家学习这本书了?《徳道经》就是一部太极的内功心法。把她读懂了人生至理,功也知道怎么练了。人也知道怎么做了。事也知道怎么运作了。事业也会有一个转变,这就是破迷开悟的法门。万经之王《德道经》没有任何经典可以超越他了。我们养心斋有提供结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udlQ6NRicicsL8fOOdDhyr2FwJHvQozMlar3lCEhfFn8xjDF52matmtX9ibcFicBpIRyylZlWhWFic9eHvIG1Z7MDw/640?wx_fmt=jpeg

             三才桩

神和意


大家不要只学形,不学神和意,把关注点只关注在很浅的表面。太极是一个内外相合的功法。先从外形练但绝对不是只练外形。要通过练外形达到内外相合由浅入深的状态。


身体的反映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功身上会逐渐出现一些反映,这些反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举个栗子,有的同学说练功一段时间了食量大了,吃得多多了。这有可能说明你的脾胃运化功能能够开胃行脾了。


食量的变化


有的说食量变少了。有可能是气足不思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会产生甚至是相反的效果。初学有可能食量会加大,因为气血运化顺畅了慢慢的就会加餐,后期慢慢达到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个三不思的状态。可能就会减食量,但是也不要认为这样子不好,如果可以用很少的食量,就能保证自己的生存,证明消耗少了。

有的人消耗多,多在什么地方了?多在情志思虑上整天患得患失,喜、怒、悲、忧、恐、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具足。这些情志都会消耗人的精气神的。当你情志专一了,稳定了,慢慢的就会达到气足不思食,的状态。


呼吸深长


再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呼吸变得深长了,原来憋一口气只能维持十几秒,练功一段时间后憋气会越来越长。这是一种心肺功能的复苏,通过一段时间的练功可以达到长气养气的状态,第一,肺活量加大了,单位呼吸气的立方量会增加。


第二,摄氧量增加。也就是说从单位立方体,当中摄取的养分比原来的要增加了。这种情况下精神会焕发,气血健旺,面容红晕,身体感觉有力这些都是好的状态。


舒张有度


但是有的同学了,练完了后反而觉得身体某个地方酸、痛、胀的,觉得没以前状态好了,这是不是练错了?也不见得是,为什么了?因为身体有酸、痛、胀的地方说明这个部位运动不足。通过站桩半蹲的状态慢慢的使你的肌肉能够舒张有度会有一个酸痛胀的感觉。


正邪相博

还有的同学感觉原来身体的痼疾可能加重这种加重是不是练错了?也不诚然,因为人体如果气血旺盛、精神矍铄,健旺的状态下会引自己的正气去攻克自己的邪气和病灶。在这个状态下正邪相博,往往感觉病情加重了,其实是正气邪气基本上对等了。原来你病的状态是邪气强,正气弱,所以这个时候是邪气占上风,正气增强后,邪气还在那儿,正邪均等了,会产生正气和邪气相博的状态,这个状态下一般会伴随有身体的疼痛感加剧等负面情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分析是哪一种疼痛或者说疼痛的幅度频率有多深,有多长。疼,说明气血过不去,如果加大气血流量,就会加大疼痛感知、感触。这个时候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加大气血流量,但通不过去造成的疼痛加大,一旦疏通过去,他气血大到一定程度把原来淤阻的地方冲开冲散了,这种状态下就是一通百通,身体原来的痼疾会被慢慢的修复。


大药箱


人体自备一个大药箱,人体是可以自我修复,自我长养的。关键就在于你会不会,懂不懂运行气血。你要是会运行气血之后,他就是你的百药箱它可以帮助人体慢慢的去修复,长养好身体的痼疾。


明目达聪


明目达聪,耳聪目明与肝肾的对应关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耳聪目明,需要肝气旺盛、肝血得利、肾气充盈、固摄有方。肝肾功能恢复了眼睛就不需要戴眼镜了。如果大家看到一个练功的“大师”戴一个大厚瓶底的眼镜,那绝对不是什么真的大师,真的大师绝对是耳聪目明的。耳音也非常好使,眼睛也不会有视物不清、模糊的状态。

肝血足、目自明,肾气足、耳自聪。为什么人一到年老就会出现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清。说明肝肾之气不足了,肾气亏损了。表面上这个是五官(肝肾)的问题。实际上则反映了人身内脏的问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udlQ6NRicicsL8fOOdDhyr2FwJHvQozMl8HZjb8qvV6BgibpicgfrIRtca28ao04XgYqedcu3ed9JcNzRd5Bxc46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肾水和消化


还有就是口中慢慢能生出津液来。有的同学说,他的口经常性的干渴,老师说舌抵上腭、口中生津,为什么他嘴里老是生不出津液了?这是肾气的问题。肾主统水,(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黄帝内经》)水液统摄不利对于脾胃也有伤害。为什么了?口中的唾液分泌的少了,这个消化必然受到影响。口中生的津液就是一副良药,能够开胃醒脾运化肠胃,整个的消化都是靠唾液酶,开胃醒脾消化得利自然筋骨强壮。有的同学练一段时间之后感觉上楼有力,腰腿有劲,这是一个好状态。但是有的同学却觉得腰腿更酸了、更疼了,这反映了之前的腰腿有了痼疾,通过练功加大了气血流量冲击了病灶,但当冲不过去时,就会产生酸、麻、胀、等问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Z7bkxB72SpBhCky6WBubUibia3nxGiaoKQ9SibeckeriaJEcw4q4sdz5hFUMZ45iaJoxib327NibZb96PVPlR7dvFOrA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https://mmbiz.qpic.cn/mmbiz/0oXaHWnKibUctNQK4IbV8fArvW22A72yhIbfRSAt8YEiaCTV5Fklqc5211Rj1RcjzH8S9icf7HMEQQmWbBuLwlLog/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温馨提示:《太极养心斋》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贵在分享,感恩支持!

亚健康?慢性病?不防试试太极养生

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大,所以慢性病亚健康成了普遍现象。为了普及太极拳文化,推广固本培元,修心养生之功法,太极养心斋安排里道家太极体验课。

活动费用:200元(提前微信支付优惠30元)太极体验课2课时,活动期间赠送价值200元的太极装备,包括真丝太极服一套,王道荃老师太极教学光盘一张,善书一套,传统文化光盘一套。

课程费用:季卡10000元 半年卡15000元 年卡20000元 不限次,不限馆,随到随学(现在报名赠送王道荃老师太极内功心法和黄帝内经中医养生课录音大全音箱)

地址:惠新西街馆、朝阳公园馆、丽泽桥馆、万柳馆、东单馆、魏公村馆

咨询:010-60974372   18701441748

网址:http://www.wangdaoquan.com

太极养心斋现诚聘太极老师多名,有意向者请与我们联系。

请关注:太极养心斋订阅号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RudlQ6NRicicsicpdDE8iagbgucRhN96IAABDASWHzsXQQxiaMH2J6cNx0MXDxHqVTvhVicVmWRUCD4OeRhh8HDGRyCQ/640?wx_fmt=gif


      请关注:太极养心斋公众号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RudlQ6NRicicsicpdDE8iagbgucRhN96IAABRazDRKX3ssO7gqKLtUib5bXNsFOzQPYhSUUGF5omhPRrfyFz5OOJ8nA/640?wx_fmt=gif

       请关注:王道荃太极公众号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RudlQ6NRicicsicpdDE8iagbgucRhN96IAABsLRW22jvsUicmTyoJcyXwAjvSSVItCOUCJ76KakSAPbCzWjP43CpQRQ/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