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教育(1)

(2023-04-11 20:43:00)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分类: 杂谈

              闲聊教育(1

                              ——“教育的词义等等

      闲来无事,用百度搜索,查阅词典古籍,将得到些皮毛知识,如同本人在市场买了空竹,便在公园里玩了起来一样,将那些皮毛知识串成文,在网络空间发了出来。

      百度的教育条称: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Education(教育)’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请注意百度所用的影响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教育的词义是:

       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1],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教导,启发;如教育几童,启发教育。

     教育一词,在古汉语中便有。

     古籍《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养子使作善也;于是有教育者是上,受教育者是下的隐意。

      因此,汉语的教育传承人类文化,实为上所认为文化(知识或经验);而且是认可,必须接受。于是中文的教育便有受教育者必须受,而且被的公认的隐义,不按受教育是贬义语句。由中文的特点,中文的教育既可以当名词用,也可以当动词用。

     而其对应的西方词“Education”其源于“educare”引出;因此Education所表示是教育者引者不是,受教育的是被者,“Education”故没有汉语教育的上述隐义

      关于教师的教,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仍在上所施、下所效的框架内谈。我认为韩愈的《师说》强调任何人都必须强调学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但教育的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精神产品。于是,上所施,下的是须通过其大脑去思考,将其变为自己的认识。常见情况是张冠李戴,因此下所是一很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不是用双手接或用器物去装载,便可将上所施的了过来。从这意义上,中文的教育做名词;但当这种非常复杂多个独立个体的思维动动作,便有所欠;会使人望文生义地等同于给予的动作。

      现实中,同一个班的学生,老师所施给予是相同的,但学生所效,即所得的却不尽相同。就家庭教育而言,子女的也差别,都是教育这动作,这便表明,教育这个动作,不是给予动作。

     所以现在教育理论是这样认为:教师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外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的发现、探索、归纳等思维与相应的练习则是学生的内因。优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发内因(学生的一连串的思维活动),并给其一连串思维活动提供方便。但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当然也可以限定学生的思维在理解好教师授的道业解解惑范围内,我国学校教育千百年来,基本上就是按此原则实施的。

      现在从世界教育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归纳能力非常重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好担当起创新重任。这观念就与韩愈把传道摆在第一位有差别。现在前人所创造的知识财富浩若烟海;过去的欲知天下事,需读五车书的座右铭失效了。没有那样人能通读浩如烟海的书;仅凭有记忆,而无发现、探索、归纳的思维习惯是不可取的。

     必须看到我国古代文化,虽不如现在人重培养发现、探索、归纳的能力,较多的精力放下理解记住古圣贤的教诲上,但也有发现、探索、归纳思维的零散论述,只是历史上未很受重视而已。因未受重视,故未系统地探索并提高成理论。我认为这些零散论述几个方面

      首先认为教师不是单纯的地,而是自己施的过程中也有。如是能教学相长”[2]。即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能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从教学中学到教学方法,而且在专业知识有加深与扩充。这是每个教师有体会的不用论证的事。故教学相长便有教师自身发现、探索、归纳因素。

      其次,就学生的而言,古人就有尽信书,这不如无书”[3]的说法,这里就有学生对老师宣讲,不仅听、发现、探索、归纳,还至少可以置疑的观点。这就不是被动的听、看并牢记的事。

     再次,就现《代汉语词典》给教育的解释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这里,作为教育的一方有家长,有学校,还有社会。而社会的一方,基本上是以影响的形式起教育作用的。有俗话说社会是个大染缸便是指社会的教育作用。社科理论说法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于是,有那存在,必然产生与那种存在相适应的生产生活的意识。

     这样,中文的教育一词作为名词,即活动的名称是可以的;但用它为动词,就需要对其活动,加很多附注,才能避免人们按名称去望文生义而曲解这非常复杂的活动。

 

附注:

[1] 我认为这条过简略,若改成培养准备从事,或从事社会生活生产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更准确些;因这样改便能将狭义、广义与终身教育都明确地包含了。

[2]《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3]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