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北京市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从最早为了防范苏修侵袭而修建的战备设施所构成的地下铁道(今北京地铁1号线) ,到如今纵横交错的供民众使用的地下铁道交通网络,的的确确给凡在北京的人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使得原本地面已经拥挤不堪的道路网络,又有了一方新天地。
那时,地铁一号线是明挖,把路一堵,开肠破肚,建好下面后盖上“盖子”,回填上土,里面再去精雕细琢。大致就是这样一种模式。由于早期地铁只是为备战而准备的,并不对公众开放。我们当时是随着家长持“参观券”进去乘车体验的,那时我还很年幼,似乎觉得上天虽然无门,却感受了一次朦朦胧胧的入地神秘之旅,
今天,地铁10号线堂堂正正地修到了家门口。尽管挖掘技术已经改成了暗挖,为的是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还是在颐源居小区内引起轩然大波。

颐源居小区座落在中央电视塔南侧(照片左侧的楼群),这里不仅紧邻北京市内最大的湖面---玉渊潭,与钓鱼台国宾馆分别坐镇湖的东西,还有美丽的昆玉河依偎着小区缓缓流过。这里虽然有三环路的嘈杂,但由于自然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也具有闹中取静的惬意。当人们带着一天外出的疲惫从喧闹的都市沿着河岸返回时,他们遥望着美丽的夕阳,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也开始转而享受这里的恬静,与家园的温暖。
可是本月初,一纸公告贴到小区西门,大概意思是:一)10号线是北京市重点工程,已经取得了建设施工的合法许可,根据进度必须在11月内开工。二是开工所影响的土地是由园林局拥有所有权,颐源居小区代管的“小区北侧绿地”。此公告遭到了小区业主的一致反对和声讨。
此举最重要的是,是否侵犯了全体业主本应该在《物权法》保护下的合法权益,最直接的就是业主对小区绿地所拥有的权益。如果是如他们所说施工是在公共绿地上进行的,业主们反倒该感谢园林局慈悲为怀,宽容地让小区围墙建在了属于他们的地头上;也要感谢城管部门对这非法建筑(小区围墙)没有勒令拆除,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再有,地铁是计划从小区地下穿过,但在私人物权地下的权益该如何界定,这似乎又是一个法律问题。但施工方既然是“入侵者”,又高擎着市重点工程的大旗,理应率先就其合法性作出举证说明。
如果这一切施工方都有法可依,那么就是对小区业主利益的间接侵犯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的地铁10号线,虽然会惠及千万民众的短暂出行,但是留给颐源居小区2000多户居民在此生活的不良后果却是永远的!因为要在小区内修建地铁排风换气口,在这里生活居住的人们将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大概是此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向小区全体居民发了一封信 ,其目的似乎是想安民,以对五个问题的解释,来说明此事是合情合法的,但阅读之后令人疑窦丛生。
对于他们的五个解答我的不解分别是:
1)10号线的线路是经过专家多次评审后由市规划委批准的。
不解之一:修地铁的目的他们自己已经说明了:是改善沿线市民出行条件和拉动沿线经济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无不称赞!但是航天桥的地理位置无论从居民的密集度还是交通枢纽的作用都远比相对偏僻得多的西钓鱼台要重要,可却偏偏要在西钓鱼台设站!那里我们看到的地标建筑是大多数市民只能隔河眺望的豪宅。
2)地铁与小区楼房的距离超过50米,所以”施工过程对小区的楼房安全不会造成影响”。因为“北京已经建成地铁线路距居民楼不足5米的较多”。
不解之二:一项市重点工程,称之为百年大计是丝毫不夸张的。但“管理者”竟然以水平距离来界定对周围居民楼房安全性的影响,而不进行地质状况的评估?但我很快也就找到了答案,因为他们非常明确地声明“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只要不发生诸如浙江的塌陷和上海的倒楼事件,至于今后地铁列车通过时的震动是否会对楼房产生影响那对他们而言就是事不关己了。
3)在小区内计划建造的通风换气口(风井),因为与小区楼房最近的距离为70米,且二期工程均做过环境评估,因此对包括小区在内的沿线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不解之三:不禁令人诧异:对不良空气所进行的“环境评估”竟然也是以平面距离为依据的!这70米难道是环保的安全距离?假设如此,对楼房环保了,可对如此之多的原本在小区绿地内活动的居民呢?这里边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莫非也要按他们的“安全距离”在自己的家园里设定“安全区”?
4)施工噪音的问题没有任何争议,他们表示会尽量减少。
不解之四:不知这“尽量”一词是否也出自“环保评估”。
5)由于风井建成后占地只有200平方米,因此“不会影响小区景观”
不解之五:他们做事的依据总围绕平面?这“风井”没有高度吗?所谓景观又不是要与楼房站到一起比高矮!
说不解,只因为小小百姓只能不解。
但如果业主能够证明现有小区围栏是合法存在的,那么施工方就是违法的“入侵者”。所谓园林局对绿地的拥有权,就如同小区内的树木一样,对于园林局来说,只是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
百姓维权,在政府部门权力的重压之下,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之上,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