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之河

(2022-12-17 09:18:11)
标签:

曲折

历史

磨砺

底蕴

寻常

分类: 感情
生命之河

生命之河

生命之河

冥冥之中,大千世界似有无数条河——生命之河。它如同西瓜表皮上的纹路,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之上,蜿蜒曲折,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裹挟着世间的一切生命。豪门权贵也好,富商巨贾也好,农夫乞丐也好,都只是河中的一片涟漪或一朵浪花。那河的尽头,便是大海。生命之河一旦汇入大海,那涟漪和浪花便失去了一切声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为自己70岁生日写的一首诗中,就把生命比做一条河。他写道:“再长的生命终必要入海”,晚年,是河的下游,再往下,是入海口。“宁静的深夜,你听/河口隐隐传来海啸/而河源雪水初融/正滴成清细的涓涓。”
细想起来,无论把人生说成是漫长抑或是短暂,它确如一条河——并不是河的全部,只能是其中的一截。那河至源头出发,历尽艰险,千回百折,最后汇入大海,便完成了使命。河流汇入大海就意味着死亡。但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终结,只是小我的“河”汇入了“大海”,而大海是永恒,是大化,是万有。在这个拥挤不堪的星球之上,每天都有无数条河东流入海,就像每天都有无数个生命走向死亡。但恰如每一条河流都要经过“九曲十八弯”汇入大海一样,众多的人一生都曾有过一部苦难的历史:贫病交加、病痛折磨、亲人离散、恋人失和……但一般说来,谁都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之河在瞬间的坦途中,径直汇入“永恒”、“万有”的大海走向死亡,而是主动选择在崇山峻岭,艰难险阻的跋涉中,缓缓前行。再严重的打击,再痛苦的磨砺,他们都苦苦地延续着自己所拥有的生命之河不至断流,直到耗尽全部能量与水份——这就是人,恋生怯死的本能。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用尼采的话说,连上帝都死了,谁还能长生不老呢?万寿无疆只是人们世世代代一种理想主义的寄托而已。然而,麻烦的是,上苍既给了人以有限生存的肉身,又赋予了人渴望永生的愿望,于是,便产生了宗教。
晋代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言明的底蕴,早有“先见之明” ,即知足、退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我国历史上类似的表述语言不胜枚举,诸如“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日夜赶科场。”人从生到死无非是一种轮回。忙来忙去到死还是回到原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连那燕子,也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一群,而是它们的后代了。
生命之河由始至终,最后都要汇入大海而销声匿迹,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不同的是,入海之前于千回百折的行程中,生命之河可以掀起排天的巨浪直至“卷起千堆雪”,也可以只是随坡就势,随波逐流。回望入海前的行程,英勇顽强者所流经的土地,是以自己的全部涓滴过、参与过的土地,是生长着繁茂的森林,缀满丰收果实的土地。如此,生命之河虽然汇入了大海,但是在流经过的土地上,它的生命依然在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墨点(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