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也是一座桥(下)

(2022-12-06 08:47:03)
标签:

政治

引爆

完工

微笑

将来

分类: 感情
他也是一座桥(下)


在整个科学技术领域里,茅以升对桥梁有着特殊感情,不论是近现代的大铁桥,还是古老的砖石桥,以及城市新兴的立交桥,他说,这是空中的路啊,谁不走这条路呢!
有人说,翻开茅以升的著作,就是一座座宏伟的桥。不知道这比喻恰当不恰当,我们知道,解放后,他为武汉长江大桥出过重力,为建设首都人民大会堂,他向周恩来总理签过字,作过保证,但是使他最难忘记的,还是解放前在钱塘江上,那段建桥、炸桥、修桥的历史。
那是1933年3月,茅以升正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突然接到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的来信,要他立即往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并说建设厅长曾养甫,也在积极推动各方,“现在时机成熟,拟将此重任,寄诸足下”。
杜镇远是茅以升在唐山时的同学,对曾养甫并无交往,如此庞大的工程,经费从哪里来,险恶的钱塘江,水文地质极其复杂,现有的技术力量能否胜任,这些都是萦绕在他脑际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他又确实不忍放过这个机会,他是学桥梁专业的,看到祖国江河上,凡是像样一点的桥梁,修建权都落入外人手中,如济南泺口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郑州黄河大桥是比利时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珠江大桥是美国人修的。他想,我们中国人能筑长城,开运河,修建故宫、圆明园,难道就不能造一座为中华民族争口气的桥?
当然是能的。赵州桥太古老了;钱塘江需要一座横空出世的钢铁大桥。
茅以升鼓着勇气到了杭州,另一位老同学,浙江公路局长陈体诚也来劝他:
“机会难得,千万不可错过。”
杜镇远更是促他当机立断,说:“浙省富庶,唯钱塘江一水,将本省分成两部分,使铁路、公路无法贯通,这对全国都有不利,所以江上架桥,此乃当务之急。”
茅以升被说动了,但又想到:“曾养甫会深信我吗?”
大家说,曾养甫在政治上有后台,办事有魄力,江浙财阀和他素有往来,由他发起造桥,此事必成。
此后,茅以升便欣然登门,去见曾养甫,不料他正患感冒,但还是在病床上会见了茅以升。曾养甫一谈起建桥,滔滔不绝,好像病也轻了,他说:
“钱塘江上建一座桥,这是浙江人民多年来的愿望。我一来杭州,就想促成其事。”
“这是需要一大笔钱的。”茅以升盘算着说。
“筹款的事,我已多方接洽,很有希望,有了款,还要有人会用,才能把桥造起来。”曾养甫看看茅以升又说,“关于主持造桥的人,我考虑很久,还是请你来担任,将来经费我负责,工程你负责,一定要把桥造起来,你看如何?”
茅以升看他这样认真坦率,当即答应:
“我们共同努力,一定把桥造起来。”
这样的交谈,两人进行了多次,当茅以升问道:“造桥的工程资料,有无准备?”
曾养甫说:“有一些,当然是初步的,将来还需你大大补充。”
“我的假期就要到了。”
“你回天津后,就马上辞去北洋教席。”停了一霎,他又像声明似的补充说,“造桥工程完全由你负责,我决不干涉。”
茅以升回到北方,于学期结束后,来杭州就职。这年8月,他搬进省建设厅的一间小房,开始了江桥筹建工作。次年,成立“钱塘江桥工程处”,这个处长头衔,在他身上一直挂了16年。
在建桥一事上,曾养甫说话是算数的,他把建桥的人权、工程技术权全交给了茅以升,茅以升就请来了在美国同读研究生的罗英,并让罗英担任建桥总工程师,除延聘国内几位知名的桥梁工程师外,还吸收了29位刚从大学工科毕业的青年,经过几年锻炼,他们大都成了有作为的专家。
在钱塘江桥筹建初期,曾养甫曾请美国人华德尔作过一套工程,合计建桥费用要758万银元,而茅以升等人设计的只要510万元,但曾养甫在和铁道部交涉及向银行筹款时,总是说建桥方案是根据华德尔的设计,“略予修改”,因为华德尔是铁道部请来的顾问,美国桥梁专家。可是后来筹款有着,曾养甫就宣布:“这钱塘江大桥,是我们中国人自行设计的。”
大桥于1934年11月11日开工典礼,至1937年9月26日,全桥安装就绪,铁路通车,共计工日925天,在此期间,无假期,不分昼夜,大家同心协力建桥,特别是茅以升,历尽千辛万苦,他母亲曾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建桥,也要八十一难。”
1935年,大桥正式开工不久,外间传言很多,几乎没有几个人相信大桥能够建成,原来给予借款的银行界人士更为担忧,此时曾养甫已调任铁路部次长,他把茅以升找到南京,正颜厉色地说:“我一切相信你,但是,如果桥造不成功,你得跳钱塘江,我也跟你后头跳!”
茅以升在江桥工地,日夜奔走,有时寝食皆废,现在听到曾养甫这番话后,他百感交集,匆匆而默默地回到了杭州。这时,他的母亲安慰她说:
“只要有孙悟空,你还是能度过难关的,何必着急!”
于是,茅以升又吃住在工地上,什么打桩关、围堰关、沉箱关、钢梁关、引桥关,都在他的手中解决了。但是, 桥还未建成,日本侵略者,已经把“八·一三”战火烧到上海了。
接着杭州遭到日机的空袭。大桥上的公路,延至11月17日才通汽车。
可是11月16日,南京来了一位客人,说有机密要面谈。茅以升接见后,知道来人是南京工兵学校的丁教官,他拿出军方文件,说“务于明日炸桥。”
这使茅以升大吃一惊,桥刚刚建好,公路部分还未通车,就要炸掉,这怎能叫他不心肝欲裂啊!
造桥专家,说服不了要炸桥的军人。
他们一起走到省政府,这时的省主席是朱家骅,朱家骅听了说明后,表示:
“现在炸桥,为时过早,南京方面由我去解释。”
丁教官说:“造桥难,炸桥也不简单,并非说炸就能炸,若等到最后再办,那就来不及了。”
朱家骅说:“技术问题,我管不了。总之,桥不能马上炸,当然也要有个妥当办法,让丁教官能回去缴差,不致误事。”
两人又回到桥工处,茅以升告诉丁教官:
“我们在作大桥设计时,就考虑到毁桥问题,故在南岸第2号桥墩上留了一个放炸药的长方形的洞,光炸掉钢梁还不够,要把2号墩也毁掉,才算彻底炸桥。”
丁教官估计:“要炸这座桥,需要一百多根引线,要安装完毕,至少要12个小时。”
桥梁专家说:“不用,一切可以事先准备好,到时把引线接到引爆器上,最多两个小时就够了。”
经过南京方面的许可,当天夜里,他们把炸药全都放到了应该放的地方。第二天清晨,桥上公路通车,谁也不知道脚下埋了许多炸药,每天都有一两万人在桥上来来往往,最多的一天多达十万人。人们在这座火药桥上走了一个多月,12月23日,黄昏时,隐约可见敌骑来到桥头,这才禁止行人通过,一声轰响,满江烟雾,这座雄跨横塘江的大桥就此中断了。
12月25日,茅以升挥泪赋诗《别钱塘》,其中一首云:
      斗地风云突变色,
      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钱塘江桥”,四个字的偏旁是金、土、水、木,故云“五行缺火”。如今火药一爆,建成仅有三个月的大桥,被炸毁了,但它的存在显示了中国人的造桥能力。1941年,前“中国工程师学会”在贵阳召开年会,授予茅以升名誉奖章,他在致词中说:“这个奖章,应为罗英及全体职工所共有,我只是一个代表领奖的人。”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重回杭州,于1949年9月开始修复此桥,断断续续,直至1953年9月才告完工。1975年茅以升再度回杭州看桥,火车飞驶而过,坚固得俨如一座新桥。他在桥上看来看去,终于又一次微笑了,他说:
“桥,确实是个好东西,将来,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桥!”
听的人也笑了,说他也是一座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