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醒来背禅诗(九)

(2022-11-25 11:36:21)
标签:

究竟

静坐

足够

开创

清静

分类: 感情
壬寅年 十一月初一日 吉祥,(2022年11月24日)醒来背禅诗

一、原文

【宋】黄龙开元志添禅师

《开悟偈》

老师曾把布毛吹, 
举处分明第一机。
欲识个中端的处, 
岭头遥指白云飞。

二、注释

1、开悟偈:即开悟之后写出的偈颂,此偈引自《续传灯录》卷第二十,收于《大正藏》第五一册。

2、老师:指唐代杭州鸟巢道林禅师,会通跟他多年,可一直没开悟,一日去跟禅师告辞,禅师问:到哪里去?通法师说:到他方学习佛法去?禅师答:如果说佛法,老僧这里也有少许。问:什么是和尚佛法?这时,禅师拿起布毛来吹了一吹。通于是言下大悟,就不再到其他地方去了。“布毛吹”即举鸟巢禅师与会通法师公案,而他自己的经历也与此相似。
3、端的(dun dì):果真、确实、果然、究竟。
4、第一机:机,禅机,第一,即最佳的禅机,或第一义的禅机。

三、赏析

        师父曾经举示鸟窠禅师的“吹布毛”公案来开导我,这是启迪的最好的方式与办法。

        作者在这之前游历过很多地方,参访过不少大德高僧,但都没有能够开悟,因此对于照觉常总禅师再室中吹毛印可是非常感激和感动的。

        他控制不住兴奋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来表示对师父的感谢,二来记录自己的感悟,三来纪念志贺入室的因缘,而更让人鼓舞的是作者能够举一反三,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更为深入地领会和彻悟到“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境地。

        能够跨越“佛法无多子的吹布毛”公案,体会“触目菩提,放眼般若”的日用是道的宏旨,写出了“欲识个中端的处,岭头遥指白云飞”的佳句。

四、作者简介

       泉州开元真觉志添禅师,黄龙二世东林照觉常总禅师法嗣。姓陈氏,本州人。因游东林谒总禅师,一曰室中示吹布毛因缘,师于言下开悟。元佑初游京师,徐国大王闻师道风,一日遣使召师入宫。谈奏契旨,即命四禅入宫升坐,复求印可。且饭千僧阅大藏以为庆赞,及奏宣仁皇太后赐师“真觉禅师”号,固辞不受。赐磨衲袈裟,御笔题金环绦锔,诸官屡赐紫衣四十余道,回奏遍赐诸方禅律。哲宗上仙,复于福宁殿升座,赐“真觉大师”。生卒年限、参学行止、法嗣弟子等均不详。

壬寅年 十一月初二日 吉祥,(2022年11月25日)醒来背禅诗

一、原文

【唐】神禄禅师(872—976)

《示徒颂》

萧然独处意沉吟,
谁信无弦发妙音。
终日法堂唯静坐,
更无人间本来心。

二、注释

1、萧然:孑然独处。诗中译为一种清静独修的状态。
2、沉吟:沉思,深思。诗中译为参悟,参究。
3、无弦:没有弦的琴。诗中译为无相,而无不相。
4、妙音:美妙动听的清音。诗中译为自然天籁之音乐。
5、本来心:初心,觉性本心。诗中译为实相。

三、赏析

        这是一首玄妙的示道偈。

        萧然独处时,意在深思沉吟,它发出了人间少有的妙乐,谁能相信这是无弦琴奏出的清音呢?

        首二句讲述觉者独处时的禅悦。既然如此,静坐独聆就足够了,哪还有谁来问什么是本来心,问这种东西不是多余嘛!

        全诗表现了禅者的空寂、清静与法悦。

四、作者简介

        神禄禅师(872—976)唐末五代禅师,福州人。师事瑞岩师彦禅师,为侍报恩。师化寂后,于浙江温州开创瑞峰院,激扬玄旨,学侣凑泊,德誉远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