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渴望涂抹着尚未升起的旭日

(2022-05-03 10:47:18)
标签:

服饰

簇拥

短暂

帷幕

火焰

分类: 感情
以渴望涂抹着尚未升起的旭日

以渴望涂抹着尚未升起的旭日

以渴望涂抹着尚未升起的旭日

以渴望涂抹着尚未升起的旭日

举目可见月亮仍悬于空中,从如镜的海上掀起的阴影,以泪水打湿着天空,以渴望涂抹着尚未升起的旭日。
在上升与沉落之间,春天可能绿了——在树木的服饰下没有忧愁,在树木的裙裾下没有肢体——冬天像一阵回声一样跟着,夏天的声音如此暖热,从簇拥在肩膀周围的果实上飘落,并藏匿于胸脯上。
没人听说过茉莉的果实。没有哪个诗人赞美歌唱过它。人人都陶醉地歌唱茉莉的花朵,它的郁郁浓香,洁白花瓣。
但它顽强的生命力,像蝴蝶一样短暂像群星一样长久。
没有听说茉莉会结果。而谁来纪念那些纪念者?
白昼消亡,黑夜光降,从这劫数难逃的世界上,揭开了神赐的帷幕,把它全部撕下,弃之一旁。
于是深渊在我们面前裸露,充满着恐怖、阴暗和烟雾,我们和它之间竟毫无遮拦——这就是人怕黑夜的缘故。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怒斥光明的消逝。
微风从窗口送来草木的芳香, 大气裹挟着平凡日子的声响, 在这样的地方, 即使鼻子已经无法嗅出那芳香, 即使耳朵听到的只是人们在身旁的叹息。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光明的消逝。
诗章献给战争中死去的人。但纪念的一代人也在减少和死去,一半老朽不堪另一半也快要老朽不堪,而谁来纪念那些纪念者?
想让心脏像钟爱的音乐一样舒缓下来, 像宴席散后的假寐一般徐徐进入夜晚, 或许因为大脑停止思考之后, 超越思考的事情还停留在肉体。 
一块墓碑该怎样打造?一辆汽车熊熊燃烧 。一辆汽车烧成黑炭。一辆汽车的骨架。另一辆汽车的残骸燃烧在另一个地方。
残骸上油着红色的防锈漆,红得像火焰。残骸旁有一束干花。
干花结成一个纪念的花环,枯骨构成一个枯骨复活的异象。
在另一个地方,很远,掩藏在树丛中,一块破裂的大理石碑上刻着一些名字,一枝夹竹桃遮挡了大部分,就像爱人脸上的一缕长发。
每年一次那枝条被拂开一旁,那些名字得到呼唤,而蓝天下一面旗帜悬在半杆,欢快地翻卷,像一面拉到杆顶的旗——那么轻盈,那么安逸,享受着它的色彩,它的风。
而谁来纪念那些纪念者?
知道是谁燃起的篝火,知道是谁牺牲在这里。他是朋友。
我们应该怎样哀悼?“比鹰更快,比狮子更强 ,”我们应痛哭失声。
如果他们真的比鹰更快,他们会高高翱翔在战争之上,而不会受伤害。我们可以在地上仰望他们然后说:“看那雄鹰,这是我儿子,这是我丈夫,这是我的兄弟。”
一个人该怎样出现在悼念仪式?立正还是鞠躬,像篷布一样坚韧还是像哭丧者一样柔弱,像罪人一样低头还是仰首藐视死亡,是两眼翻开像死者一样呆滞,还是闭上眼睛就像在观测体内的星空?
而悼念的最佳时段是什么?是正午阴影躲藏在我们脚下的时候,还是黄昏当阴影延长,就像我们的渴望一样,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就像上帝?
我们在这种活动应该唱什么?是谁燃起篝火是谁在这里牺牲。
相信有限的生命,怜爱有限的生命 。
想悄悄留在活着的人们中间, 作为眼见不着,手触不到的存在,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进发出闪电,他们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如果他们真的比狮子更强,他们还能继续作雄狮,不会像人一样死去。
我们可以亲手给他们喂食,并抚摸他们金色的魂灵。我们可以把他们领养回家,深情地说:我的儿,我的夫,我的兄弟。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怒斥光明的消逝。
白昼,就是这光华之罩,白昼,是天下众生的踊跃,它是众人和众神之友,它是伤痛的灵魂之药。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失明的跟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恕斥光明的消逝。
按照天神的至圣的意图,用一幅金线编织的帷幕,遮盖神秘的魂灵世界,把下界的无名深渊罩住。
这并非因为吝惜自己, 也并非因为感觉不到, 被死亡冰冷的指爪扼住手腕的人们, 那种肝肠寸断的不安和挣扎, 只是想让身心合一,遵从命运, 仿效野生生物的教诲,孑然一身。 
天鹅在坚守中弹拔着水纹;在日与月之间,有着拽住竖琴之声的时间,睡眠湿润的嘴唇,用封存于一朵花上的蕊蜜吻醒手臂。
清晨,也是恋爱的时间,手与手相挽流动着光,而黑暗是盲目的带着泪水,太脆弱了以至不可品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清晨,时光用欢快的脚搅动水流,并有提琴声插入,为捕捉她顺流而下的航行——森林中的短句不是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