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写作素材搜集的平台研究》开题报告
(2016-11-24 16:53:24)
标签:
365教育 |
立项号
负责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前五分钟演讲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很多学生存在搜集材料无从下手,有时仅凭自己的喜好搜集些让人听完就忘或与语文无关的材料,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五分钟的课前演讲就会流于形式,毫无收获。现今考试压力如此大,无目的的课前演讲就会无实效,演讲环节就不会持久。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每次写作文学生都不知写什么,积累的素材少,言之无物,所以想通过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训练学生组织语言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交流学习写作技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五分钟演讲有了目标才有课前演讲的实效,才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可见,从提高学生写作素质角度来说,口头表达不容忽视。另外,口头表达需要的时间少,教师可以在不同级段安排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课前演讲训练,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一定会带来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说”既是能力要求之一,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与作文教学密切相关,而口头演讲的指导与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口头演讲的指导不容忽视。课前五分钟演讲正好能为写作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也使学生在写作与能力上得到双丰收。
四、课题的界定
“课前五分钟演讲”,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由一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汉语口语表达的行为。学生有准备的或者即兴的在五分钟内,用所学的语言阐述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事物的观点或意见。
“平台”,指学生在演讲活动中搜集、整理、编辑语言文字材料,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主张,激发写作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
五、课题研究预期达成的目标
1.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在演讲前有目标、有选择地阅读,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积累写作素材。
2.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在围绕演讲话题,确定演讲主题,构思文章结构的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
3.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在全班的交流点评中,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让学生学会如何修改、完善作文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4.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激发写作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注重“课前五分钟演讲”对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2.保证“课前五分钟演讲”对作文素材积累的有效性。
3.完善“课前五分钟演讲”对作文素材积累的实际性。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访谈法:通过课间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写作难的原因。
2.探讨法:通过自己搜集材料、撰写演讲稿、课前上台演讲和全班聚焦探讨,学习交流写作技能。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学习和资料搜集,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4.个案研究法:以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组为案例,在研究期间跟踪调查,记录,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来搜集写作素材的训练和讲评,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反思教学。
八、课题研究工作情况介绍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1.了解学生写作难的原因。
2.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3. 学习本课题的“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主题演讲,探讨交流(2017年1月——8月)
1.结合作文训练序列,确定学期周演讲主题。
2.按周演讲主题和要求,学生准备演讲稿。
3.学生在课前5分钟脱稿演讲。
4.学生演讲后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全班学生结合周主题点评、交流演讲。
5. 根据全班学生点评、交流的意见,演讲学生修改演讲稿,下堂语文课再次演讲。
6.按照写作训练序列,结合当周演讲主题,写一篇作文。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7年9月-10月)
1.对前期研究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撰写结题报告。
3. 编辑学生优秀习作选编和优秀演讲稿
4.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入盒、入档。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炼类成果:研究得到的可操作的措施、方法等。
2.显性的成果:如论文、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课例、经验总结等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