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减负的“三种方式”

(2025-02-28 14:23:05)
基层减负是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的重点工作,也是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基于当前基层减负实践中暴露的痛点,可从以下三方面破题发力。
一、优化考核机制,从“材料厚度”转向“服务深度”
基层负担过重的核心症结在于考核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材料厚度”成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台账、报表和迎检,挤占了服务群众的时间。组织部门需重构考核体系,以结果导向代替形式留痕,推动考核回归本质。要精简考核指标。要合并考核事项,取消台账验收,以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为核心标准;另一方面,推动数据共享,上级部门可直接调取,避免重复填报。
二、强化源头治理,以“制度刚性”遏制“任务转嫁”
基层负担“越减越重”的根源在于上级部门的任务转嫁。一些上级单位以“属地管理”为名层层加码,或要求基层代写材料、起草文件,导致减负陷入“形式主义循环”。要划定权责边界,阻断压力传导链条。要建立任务准入机制,厘清街道权责,防止部门“甩锅”推责。要严禁任务转嫁,确保制度刚性。 要推动“自上而下”的作风变革。领导干部应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减少“遥控指挥”,多到实地调研,亲自撰写报告,以上率下破除官僚主义积弊。唯有从源头斩断任务转嫁链条,才能避免基层陷入“减负—增负”的恶性循环。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以“长效赋能”替代“短期减量”
基层减负绝非简单的“数字减法”,而是政绩观的重塑与治理能力的升级。要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减负即赋能”的理念,将减负与干部培养、机制创新深度融合。要将减负成效纳入干部考评,对落实不力者通报批评,对创新举措通报表扬。要强化基层干部能力建设,通过培训提升干部信息化工具使用能力,推广“数据跑腿”代替“人工跑路”;同时完善容错机制,鼓励干部轻装上阵、大胆创新。要推动治理结构优化,清理冗余政务APP和微信群,让干部从“指尖束缚”转向“脚下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