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梵语语音研究》喉音第一课:喉音ka 、kha 、ga 、gha 、nga 的发音

分类: 梵语初步 |
梵文字母发音示意图(出自美国梵语协会)
《古梵语语音研究》喉音
第一课:喉音ka 、kha 、ga 、gha 、nga 的发音
1、ka
ka是喉音,也就是说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喉部(见图中1的位置),它的发音近似华字“噶”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ㄍㄚ”的发音。
2、kha
kha也是喉音,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喉部(见上图中1的位置),它的发音近似华字“喀”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ㄎㄚ”的发音。
3、ga
ga
也是喉音,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喉部(见上图中1的位置),它的发音近似华字“噶”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ㄍㄚ”的发音。
ga 与ka不同的是,ka的辅音k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k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ga
的辅音g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ga的发音比较沉闷。
4、gha
gha
也是喉音,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喉部(见上图中1的位置),它的发音近似华字“喀”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ㄎㄚ”的发音。
gha与kha不同的是,kha的辅音k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kh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gha
的辅音g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gha的发音比较沉闷。
5、nga
nga也是喉音,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喉部(见上图中1的位置),它的辅音ng的发音近似广东话(粤语)中“我”字的声母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ㄥ”的发音,所以nga的发音近似国语拼音“ㄥㄚ”的发音。
(说明:“ng”就是 n 上面有“.”)
总结:
总结:
1、无喷气声(h)的子音ka和ga
ka和g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噶”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ㄍ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ka的辅音k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k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ga
的辅音g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ga的发音比较沉闷。
k和g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哥”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ㄍ”的发音。但不同的是,k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g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类似上面的情况,我们以后将要学到的还有:
ta和d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达”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ㄉ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ta的辅音t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t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da
的辅音d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da的发音比较沉闷。
t和d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德”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ㄉ”的发音。但不同的是,t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d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pa和b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巴”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ㄅ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a的辅音p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p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ba
的辅音b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ba的发音比较沉闷。
p和b的发音都近似华字“玻”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ㄅ”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b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2、有喷气声(h)的子音kha和gha
kha和gha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喀”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ㄎ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kha的辅音k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kh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gha
的辅音g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gha的发音比较沉闷。
kh和gh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克”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ㄎ”的发音。但不同的是,k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g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类似上面的情况,我们以后将要学到的还有:
tha和dh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它”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ㄊ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tha的辅音t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th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dha
的辅音d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dha的发音比较沉闷。
th和dh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特”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ㄊ”的发音。但不同的是,t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d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pha和bh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怕”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ㄆ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ha的辅音p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ph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bha
的辅音b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bha的发音比较沉闷。
ph和bh的发音都近似华字“破”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ㄆ”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b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梵语语音基础知识:清辅音与浊辅音
我们已经注意到:ka和g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噶”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ㄍ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ka的辅音k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k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ga
的辅音g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ga的发音比较沉闷。
也就是说ka和ga是一对清浊辅音互相对应的音,其他清浊辅音互相对应的音还有kha和gha 、ta和da 、tha和dha
、pa和ba 、pha和bha 等等。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一时很难分清清辅音与浊辅音的区别,所以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可以采用一种“近似发音法”,就是把ka和ga都读成“噶(ㄍㄚ)”,把kha和gha都读成“喀(ㄎㄚ)”、把ta和da都读成“达(ㄉㄚ)”、把tha和dha都读成“它(ㄊㄚ)”、把pa和ba都读成“巴(ㄅㄚ)”、把pha和bha都读成“怕(ㄆㄚ)”。这样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发音越来越准确。
梵语语音基础知识:有喷气声(送气声)与无喷气声(无送气声)
我们来作一个实验:
先把手放在嘴前面,用来体验发音时喷出气流的多少。
先发“噶(ㄍㄚ)”音,用手体验一下发音时喷出的气流,再发“喀(ㄎㄚ)”音,体验一下哪个喷出的气流多,哪个喷出的气流少。
我们可以体验到,发“喀(ㄎㄚ)”音时有明显的气流喷出,而发“噶(ㄍㄚ)”音时则没有明显的气流喷出,这种明显喷出的气流叫作“送气”,所以“喀(ㄎㄚ)”的发音叫做有送气声,也就是有喷气声,“噶(ㄍㄚ)”的发音叫做无送气声,也就是无喷气声。
同样,“巴(ㄅㄚ)”的发音是无喷气声,而“怕(ㄆㄚ)”的发音则是有喷气声。“达(ㄉㄚ)”的发音是无喷气声,而“它(ㄊㄚ)”的发音则是有喷气声。
在梵文字母的25个全阻力型辅音中,有 h 的都是有喷气的音,如 kha 、gha 、cha 、jha 、tha 、dha
、pha 、bha 等﹔没有 h 的就是没有喷气的音,如 ka 、ga 、ca 、ja 、ta 、da 、pa 、ba 等。也就是说有
h 的发音时都有明显喷出的气流,无 h 的发音时则没有明显喷出的气流,这一点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