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梵语语音研究》唇音pa 、pha 、ba 、bha 、ma

(2016-10-05 22:39:57)
分类: 梵语初步


 

唇音 pa 、pha 、ba 、bha 、ma

1、pa

pa 是唇音,发音时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上唇与下唇之间,也就是梵文字母发音示意图中5的位置。

pa 的发音近似华字“巴”的发音,也就是果语拼音“ㄅㄚ”的发音。

2、pha

pha 是唇音,发音时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上唇与下唇之间,也就是梵文字母发音示意图中5的位置。

pha 的发音近似华字“怕”的发音,也就是果语拼音“ㄆㄚ”的发音。

3、ba

pa 是唇音,发音时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上唇与下唇之间,也就是梵文字母发音示意图中5的位置。

ba 的发音近似华字“巴”的发音,也就是果语拼音“ㄅㄚ”的发音。

4、bha

bha 是唇音,发音时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上唇与下唇之间,也就是梵文字母发音示意图中5的位置。

bha 的发音近似华字“怕”的发音,也就是果语拼音“ㄆㄚ”的发音。

5、ma

ma 是唇音,发音时对气流形成阻力的位置在上唇与下唇之间,也就是梵文字母发音示意图中5的位置。

ma 的发音近似华字“玛”的发音,也就是果语拼音“ㄇㄚ”的发音。

总结:

1、pa和b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巴”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ㄅ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a的辅音p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p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ba 的辅音b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ba的发音比较沉闷。

p和b的发音都近似华字“玻”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ㄅ”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b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2、pha和bha 的发音都近似华字“怕”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ㄆㄚ”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ha的辅音p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以pha的发音比较清脆,而bha 的辅音b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所以bha的发音比较沉闷。

ph和bh的发音都近似华字“破”的发音,也就是近似国语拼音“ㄆ”的发音。但不同的是,ph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bh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

pa pha ba bha ma 巴 怕 巴 怕 玛 ㄅㄚ ㄆㄚ ㄅㄚㄆㄚㄇㄚ 

梵语语音基础知识──梵语发音与英语发音的区别:

梵语和英语虽然同属于印欧语系,但英语属欧洲日尔曼语族,而梵语属印度雅利安语族,两者之间的发音有着重大的区别。

纵观西方文字发展的历史,从最早期美国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s)用图形系统来表达自己意图,到古埃及人(Egyptians)发展出来一系列数百个符号与图形,直到西元前1000年腓尼基(Phoenician)人创造出一套二十二个字元的字母群,再到大约于西元前600年腊希人加以改良,产生了希腊字母。约在西元114年时罗马人借用大部份的希腊字母并加以修改,创造出二十三个字母的罗马文。在以上这些字母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现在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

而在梵文梵字的发展史上,目前所知的印度雅利安人(Indo-Aryan)最早使用的文字是西元前400年出现的佉卢瑟咤(Kharosthi)文字,这种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大约在西元前300年又出现了婆罗谜(Brahmi)文字,这种文字又称“梵寐文字”,是从左向右写的,直到西元四世纪,笈多(Gupta)王朝的兴起,发展出“前北方系”的“新笈多”文字,此时的印度人多信奉婆罗门(Brahmana)教,并把梵语(Sanskrit)定为共用语言,使用的是“笈多型婆罗谜文字”,直到西元六世纪,才出现悉昙(Siddham)体梵字,近来有少数人自创所谓的“悉昙古音(实际是用英语的发音冒充梵语的发音)”,并声称“悉昙古音”早于梵音,这纯属无稽之谈。大约在西元七世纪,出现了城体(nagari)字型,也就是方框体字型,这种字型相当于英文的印刷体,便于印刷,西藏人供奉的兰扎(Ranjana)体梵字和当今印度教徒使用的天城(Devanagari)体梵字,都是从这种方框体的字型中发展出来的。

不论梵字的字体如何变化,梵文字母的基本数量始终是50个左右,没有任何的增减,就如同英文字母,不论是印刷体还是书写体,也不论是大写还是小写,字母的数量都是26个,没有任何的增减。

梵文中一共有大约50个字母,如果我们借用罗马文的23个字母或英文的26个字母来表达梵文,显然是不够用的,怎么办呢?

近代人发明了一种用罗马文字母(或英文字母)加上一些符号的方法来表达50个梵文字母,这是一种很方便很直观的方法,比如在罗马字母 t 、d 、n 、s 的下面加上“.”,原来的直舌音就会变成卷舌音,在罗马字母 a 、i 、u 的上面加上“-”,原来的单音就会变成双音,在罗马字母 k 、g 、c 、j 、t 、d 、p 、b 的后面加上 h ,原来的无喷气音就会变成有喷气音,在罗马字母 n 的上面加上“~”或在 s 的上面加上“/”,原来的 n 和 s 的发音位置就会转移到舌根的位置,在罗马字母 n 的上面加上“.”, n 的发音位置就会转移到喉部(如同英文中的ng),在罗马字母 r 、l 、m 、h 下面加上“.”,原来的辅音就会变成元音。这种用罗马文转写梵文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应用。

(悉昙体梵字与罗马文拼音对照表:http://www.siddham-sanskrit.com/s-sanskrit2/learn-siddham/siddham-words.GIF)

有些人看到这些用罗马文转成的梵文和英文很相似,就错误的认为罗马梵文的发音和英语的发音相同或相似,这是个很严重的错误,现在把梵文系统的发音和英文系统的发音区别如下:

英文音标和我们大陆普遍使用的拉丁文汉语拼音一样,[g]发“哥(ㄍ)”音,[k]发“科(ㄎ)”音,也就是 g 和 k 两个字母分别表示无喷气声和有喷气声,而在梵文系统中 g 和 k 两个字母分别表示浊辅音和清辅音。而有无喷气声是用有 h 和无 h 来区别的,也就是说在梵文系统中 g 和 k 两个字母都发“哥(ㄍ)”音,加上 h 之后变成 gh 和 kh 时才发“科(ㄎ)”音。

英文音标和我们大陆普遍使用的拉丁文汉语拼音一样,[d]发“德(ㄉ)”音,[t]发“特(ㄊ)”音,也就是 d 和 t 两个字母分别表示无喷气声和有喷气声,而在梵文系统中 d 和 t 两个字母分别表示浊辅音和清辅音。而有无喷气声是用有 h 和无 h 来区别的,也就是说在梵文系统中 d 和 t 两个字母都发“德(ㄉ)”音,加上 h 之后变成 dh 和 th 时才发“特(ㄊ)”音。

英文音标和我们大陆普遍使用的拉丁文汉语拼音一样,[b]发“波(ㄅ)”音,[p]发“颇(ㄆ)”音,也就是 b 和 p 两个字母分别表示无喷气声和有喷气声,而在梵文系统中 b 和 p 两个字母分别表示浊辅音和清辅音。而有无喷气声是用有 h 和无 h 来区别的,也就是说在梵文系统中 b 和 p 两个字母都发“波(ㄅ)”音,加上 h 之后变成 bh 和 ph 时才发“颇(ㄆ)”音。

另外梵语的发音分成喉音、口盖音(腭音)、反舌音、齿音、唇音五组,梵语发音中这么精确的发音分类也是英语发音所望尘莫及的。

目前有些人自称“老师”的人用英语的发音代替梵语的发音,确实应该引起警惕,楞严经云:“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恆河沙”,这些自称“老师”的人被魔力摄持,也就是被一种想当老师的强烈愿望所控制,还没来得及弄清梵语发音与英语发音有什么区别,就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摆上老师的位置,结果误导了众生,也使梵语的发音受到了严重的歪曲。希望这些自称“老师”的人能早日摆脱心魔,不要被想当老师的强烈愿望所控制,及时醒悟,及时回头,不要再用英语的发音冒充梵语的发音来欺骗众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