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十八种关系模式

(2018-09-01 15:22:22)
分类: 人在江湖

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平衡生存与名利的关系问题,现实中人一生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于处理人我的平衡关系。人我关系度=相互需要度×双方得利度×彼此容忍度;个人价格=有用性×稀缺性×风险性。本章运用存在模式及三我一体理论,以双方求名求利和求存求活的不同态度,推出以下十八种人我之间的行为方式或行为模型,并以此来分析判断人我平衡关系。

1.自己求存求活而不顾他人求存求活

在第一存在模式上,生存竞争——求生存最大化属于“自然我”的求存求活的本能,优存劣汰,环境选择,强者生存,自然秩序源自生存竞争。这是一种人性“自然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

启示:动物世界,丛林规则,为生存而斗争总是合理的。

2.自己求存求活不得,也不让他人求存求活

不让我活命,你也休想活,同归于尽,为生存而以死相拼。动物在安全受到威胁时,就会主动发起攻击。人为生存而拼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启示:自身生存的前提是让对方也得到生存。

3.自己求存求活不得,让他人也求名求利不得

不让我生存,让你也倒霉,叫我不好活,就来个鱼死网破。“当然我”求名求利危及他人生存,必遭到对方反抗。老子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为求存求活而抗争符合天道。人是地球上唯一有报复心理的动物。

启示:贪得愈多,也会失去愈多。

4.为自己求名求利,损害他人求存求活

为自己得名得利而不顾他人生存,丧尽天良,是最不利于人与人之间平衡关系的行为。名利场中人都是要权不要命、要钱不要命、要色不要命,为求名求利不顾自己求存求活,更不顾他人求存求活。譬如:谋财害命、假药骗人等,必有报应。

启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因自己求名求利不得,而叫他人求存求活不得

阻碍我得名得利就叫你不得生存。因为自己求名求利不得而恼羞成怒,害他人性命。“当然我”总是把名利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何况是他人性命。为了名利害人性命,这也是“当然我”的一种心理变态,十分恐怖。

启示:自己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他人的贪婪。

6.为自己求名求利而损害他人求名求利

这是名利场中“当然我”之间为求名求利常有的争斗方式。为自己名利最大化而损害他人名利,损人利己是“当然我”最常见的行为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不平衡的根源,名利场因此而充满争斗。争名夺利是 “当然我”们的常态。

启示:名利之所在,争斗之所在。

7.自己求名求利不得,也要他人求名求利不得

我得不到的名利,你也休想得到。这是求名求利失败者常有的心态。嫉妒是“当然我”的经常有的一种变态心理,别人得到的名利比自己多就心态不平衡(嫉妒),自己得到的名利比他人多就会引起他人的妒忌。心态不平衡带来自身心理不平衡,反过来影响自己求存求活。

启示: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8.为他人求名求利竟不顾自己求存求活

为主子得名得利而不顾自身生存。统治者愚民教育的结果,“当然我”往往因求名求利而成为统治者求名求利的牺牲品。名利人的通病是在生存和名利关系上本末倒置。这也是被大名大利者蒙去送命的内在原因。

启示:不要为了名利而成为他人求名求利的工具。

9.自己求名求利,不影响他人求存求活

自己求名求利也要顾及他人求存求活。“当然我”能做到利己不害人也算是难得,所谓有良心者,有利于人际平衡。做人做事能顾及他人的利益,重视自我的底线是不伤及别人,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启示:求名求利以不害他人生存为底线,保护好自己+主观上不害人。

10.自己求名求利,也让他人求名求利

孔子说的“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求名求利也顾及他人求名求利。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在名利场上做到双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持续平衡。但双赢的前提是“非零和”,相对无限之贪名利欲,名利资源始终有限,在名利存在模式下,双赢更多只是妄想。

启示:己欲利而利人,人中君子。

11.为自己求名求利而沦为他人求名求利的工具

自己把自己沦为名利的工具,同时也成了他人争名夺利的工具。这个群体往往处于名利场中接近核心层位置,为了小名小利而沦为大名大利者的奴才——不得不以主子为中心。

名利场核心的周围往往都有一帮头戴乌纱的乞丐——效忠主子的奴才。事实上,求名利比求生存更危险、更“心苦”,所以,对名利人也需有慈悲之心。

启示:求名求利莫忘知止知足,不愿做名利奴隶的人们。

12.为他人求名求利而不顾自己求名求利

为他人名利而放弃自己名利,或把自己名利让给他人。父母出于生存的本能往往会为了子女的名利而不顾自己的名利。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情况,名利场中很少见的现象,往往是统治者的宣传,更多的还是名利场上无父子。

启示:天上掉馅饼,其实是个陷阱。

13.为他人求存求活而不顾自己求存求活

为他人生存而不顾自己生存。媒体上常报导舍己救人而英勇牺牲的事迹,说明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超然我”。作者每每听见这类事迹都很感动,虽这种行为有悖万物求存在的本能,这说明剩余智慧可以使人大恶,也能使人大善。

大慈大爱的“超然我”与质朴的“自然我”的慈朴合一,譬如慈母对待婴儿,是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境界。“超然我”也是人类求存求活的一个本能。

启示:只要人人多一点“超然我”,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14.为他人求存求活而放弃自己既得利益

譬如放弃一部分既得利益去救济穷人的慈善家,如无求名的动机就更“超然我”。慈善家在名利场上赚钱时是个“当然我”,而在面对弱势群体用钱时是个“超然我”。损有余而补不足,符合天之道,有利于人际平衡。

既然众生平等,就不必舍自己的命去救他人的命,同样也不能期望他人舍命来救自己。舍己救人应当是——舍弃自己一部分名利,去救他人的生存,而不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他人。

启示:仁人下井救人,自己“不可陷也”。

15.为自己求存求活而不得不成为他人求名求利的工具

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多数劳动者只能是打工挣点银子而成为他人赚钱的工具。这个弱势群体往往处在一个名利场的远离核心层或边缘层位置。他们处于名利生态链的底层,内心充满着不平衡。

启示:善待弱势群体——对“自然我”有恻隐之心——尊重他人的生存权。

16.为自己求存求活而不得不反抗他人求名求利

当他人求名求利危及自己求存求活时,不得不进行拚死抗争。这是求存求活者对求名求利者的抗争,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这是名利社会到达不平衡临界点时的必然。这种抗争只是为了求存求活,而不同于“当然我”的争斗是为了求名求利。

启示: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17.只顾自己求存求活而不与他人争名夺利

隐居者如此,退出名利场,重生轻物,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只求生存,近于“超然我”。你退出名利场的前提是先进入名利场,并争得一定的资源作为生存的基础。闻道→知道→见道→得道,这需一个从“当然我”到“超然我”的修造过程。

启示:进场退场,大彻大悟。

18.自己求存求活也顾及他人求存求活

“超然我”剩余智慧只用于求存求活,同时也帮助他人求存求活,己欲达而达人,圣人也不过如此。坏人只重个人名利,好人尊重他人生存,菩萨慈悲众生生存。只求存求活想做坏人都难,如求名求利不想做坏人也难。

启示:尊重他人为生存所作出的努力,对他人求存求活要有怜悯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