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活动六:《5以内数的加法》评课与反思

(2018-11-16 05:43:36)
标签:

教育

活动时间:2018921

活动地点:三渣小学会议室

主持人:单俊堂

参加人员:课题组成员

活动主题、内容:

杨进龙:

单老师讲的《5以内数的加法》,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后进行的。教材通过两幅直观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幅图展示的小丑一手拿3个气球,然后又加上了一个,然后说明把13和起来用加法计算,从而抽象出加法算式。

老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认识加法,感知加法的含义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老师用在黑板上摆小花的方法直观的动作进行演示,先摆两朵红花,再摆一朵蓝花,然后把这些花合在一起,为抽象的加法算式做好了伏笔。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在教学中突出“+”的含义,凸显分与合的思想。在揭示出加法算式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铅笔为例说加法算式和算式的意义,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知加法的含义。

二、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看出小丑一只手拿着3个气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气球,然后说明把13和起来用加法计算的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述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发散思维。在揭示出加法算式后,可引导学生再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出由这幅图还可以写出什么加法算式。再次感知加法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与掌握。

三、 实践运用

   巩固对加法的认识。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结合书中练习进行巩固。

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摆小花、铅笔、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感觉意犹未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冯亚芹:

这节课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 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 2 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 5 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做游戏、摆小棒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

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老师组织能力好。

  整节课下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声音洪亮。每个环节下来,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己夸夸自己,不但让课堂秩序井然,还给予学生鼓励的讯息。学生得到老师传达的讯息,从而继续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自愿的去学,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在游戏中拓展、深化。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贾老师设计了算一算、摆一摆、说一说和摘苹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注重实效,又对练习的层次作了科学的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就本节课教学的实践谈点思考:

1、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当课堂上出现不是自己预设的情况,教师应有教学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

2、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 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 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3 合成5,所以 3+2=5

3、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评价语言丰富,语气亲切自然,表情活泼。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是学生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教学环节上,我利用孩子喜欢闯关,设置闯关游戏进行教学,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和学生对口令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人?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观察算式“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发现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把星星送回天上”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