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廣祿:妻賢子孝成就事業巔峰(圖)

(2012-06-20 21:05:30)
标签:

情感

分类: 恩奶萬歲


http://pic.big5.enorth.com.cn/0/02/59/42/2594247_102541.jpg

  妻賢子孝成就事業巔峰

  孟廣祿:天賦+勤奮 名師助其走上京劇舞臺 忙於事業對妻兒深感愧疚

  提起京劇名家裘派花臉孟廣祿,不僅在天津家喻戶曉,在全國的知名度也頗高。最近一段時間,京劇界比較『熱門』的新聞恐怕就是由孟廣祿主演的大型交響京劇《鄭和下西洋》了,在劇中孟廣祿一開口就能輕松唱出高音C,他的這份功力令世界震驚。然而對於孟廣祿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卻很少有人知道。日前,本報記者在孟廣祿緊張排練《鄭和下西洋》的間隙,對他進行了獨家采訪。

  家庭檔案

  丈夫:孟廣祿,天津青年京劇團花臉演員,44歲,1983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先後拜裘派傳人鉗韻宏、方榮翔和王正屏為師,同時得到名家李榮威、夏韻龍和李長春等指點。孟廣祿的嗓音高亢、氣力充沛、行腔委婉、韻味醇厚,頗具方榮翔之神韻。擅演劇目有:《鍘美案》《鎖五龍》《探陰山》《遇皇後·打龍袍》等,曾先後榮獲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演員獎、梅蘭芳金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和2000年全國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榮譽獎等。

  妻子:王金琳,43歲,畢業於電子專業本科,原本從事電子行業,但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毅然放棄自己喜歡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兒子:孟兆龍,18歲,其繼承了父親的好嗓子,但卻沒有走上京劇藝術的道路,而是愛上了美聲唱法,理想是成為一名男高音歌唱家。

  孟廣祿的手機裡存著兩張兒子孟兆龍的相片,常年在外排戲演戲,孟廣祿的生活非常忙碌,很少有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每當一個人身處異鄉思念家人的時候,他就會拿出手機,翻看兒子的相片,感覺纔會好受一些。『我這個兒子真是個好孩子,他是我最大的驕傲,你看小伙子長得多帥!』說話時,孟廣祿眼神中流露出的全是一位慈父對兒子的憐愛之情。而照片中的孟兆龍,面龐清秀,戴著一副黑邊眼鏡,年輕而又充滿活力。至於他的妻子王金琳,孟廣祿俏皮地說:『她可有素質了,是大學生,不過我比她強一點,我是京劇碩士!』

  家庭貧困造就堅毅性格

  說起孟廣祿,大多數人都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孟廣祿祖籍山東曲阜,因為家裡窮,父親帶著一家人來津謀生,最初落戶在老城裡,後來父親在工廠找到了一份工作,條件稍好一些,全家人又搬到了河東區郭莊子居住。孟廣祿家一共有6個孩子,他排行最小,上面有3個哥哥,兩個姐姐。因為家裡人口多,孟廣祿一家的生活極為艱苦,這也造就了他堅毅和不服輸的性格。

  資深票友成為啟蒙老師

  孟廣祿的家人都不是特別喜歡京劇,他是受到半導體裡播放的樣板戲的影響,瘋狂迷戀上了京劇。那時候,他只有4歲,雖然沒有任何人指導,可他每天都要到海河邊上喊嗓子。那時,有一個業餘京劇團的團員經常在海河邊練習,孟廣祿就站在一旁跟著學,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而孟廣祿真正的京劇啟蒙老師是他家的鄰居,名票友陶漢祥。陶漢祥是一名非常有學識的資深票友,也是第一個給孟廣祿說戲的人。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家的錄音機借給孟廣祿,讓他能夠更多的聽戲和學戲。

  考中國戲曲學校天津第一

  1977年,14歲的孟廣祿暗下決心,要走京劇之路。當年,他報考了天津戲校,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錄取。當時他憋著一口氣,找出自身不足,努力練習。兩年後,16歲的孟廣祿以天津市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國戲曲學校錄取。當年,中國戲曲學校只在全國招收了10名學生,天津地區僅有一個名額,孟廣祿成為了這唯一的幸運兒。

  老生轉唱花臉一鳴驚人

  在中國戲曲學院學習,不僅一分錢學費都不收,還給學生每月52元的補助,這在那個年代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孟廣祿生在窮苦人家,花錢非常節省,其他的同學經常把補助花得一分錢不剩,但他每個月都能省下近30元錢,每到假期,他都會把錢拿回家給母親貼補家用。

  在學校裡,個別經濟條件好的同學靠走關系、送禮以取得上戲的機會,而孟廣祿卻每天都在練功房裡默默練習,那時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年紀輕輕的孟廣祿已經有了超人的志氣,這也為他今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戲曲學院學習的4年中,孟廣祿受益匪淺,任課的老師全是京劇名家,孫盛文、侯喜瑞、張洪祥、林盛卒、馬名群、趙榮欣,每個人的名字在京劇界都是響當當的。在名師的指導下孟廣祿的京劇水平突飛猛進。在進入學校之前,孟廣祿認為自己的嗓音比較適合唱老生,可到了專業學府之後,在名師的建議下,他轉唱花臉,沒想到竟一鳴驚人。

  回津打雜三年等到機會

  孟廣祿的父親是一名思想十分進步的普通勞動者。孟廣祿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後,父親希望他能夠回到天津,為家鄉的京劇事業出一份力。20歲的孟廣祿就這樣回到了天津,他本想進入天津戲校進修班繼續深造,但學校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肯收他,沒有學校接收,孟廣祿的戶口也無法從北京落回天津,他一下子成了『黑戶』。那段時間,是孟廣祿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可他堅信只要是金子,早晚會發光的,一直沒有放棄熱愛的京劇事業。為了等待機會,他在戲校裡掃地、拉幕,一個月掙十幾元錢,閑暇時就在戲校的練功室裡練習,這一待就是3年。

  那時,不少和孟廣祿同齡的青年京劇演員已經有了摩托車,可他卻連一輛自行車都沒有,日子過得特別苦。在孟廣祿心目中,他這輩子最感謝的恩人就是時任天津戲校京劇科主任的趙景勃老師。經過仔細觀察,趙景勃老師看出孟廣祿確實具有唱戲的天分,極力向天津戲校校長魯揚推薦孟廣祿,在趙景勃的幫助下,孟廣祿終於在1986年進入了天津戲校進修班學習,而當時的這個天津戲校進修班就是現在的天津青年京劇團的前身。因為趙景勃老師的這份知遇之恩,孟廣祿一直心存感激。1997年,趙景勃老師去世的消息傳來,正在外地演出的孟廣祿悲痛萬分,演出完畢,他連夜乘飛機趕回天津,送恩師最後一程,還將自己的演出所得用來為老師操辦後事。

  在香港9天唱11場創紀錄

  1987年,孟廣祿參加了第一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以與第一名0.001分的差距屈居第二,雖然沒能得到冠軍,但孟廣祿的京劇纔能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充分肯定。未能取得冠軍,孟廣祿並不怨天尤人,他努力在自身上找問題,進一步提高自己,准備以全新的面貌卷土重來。1989年,他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上,一舉奪得最佳演員獎。這時,他是一朝成名天下曉,在圈內成了『名角』,曾創造了在香港9天唱11場戲的紀錄。之後,孟廣祿在京劇界大大小小的比賽中獲得了數個第一,取得了無數榮譽。每當說到自己的成功,孟廣祿都頗有感觸:『人纔不是靠物質條件可以創造出來的,真正的人纔靠的是悟性和勤奮。』有人評價說,孟廣祿的先天條件無論是身材或是嗓音都不是十分出色,是他的執著和勤奮成就了他的聲名,但孟廣祿本人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認為自己的嗓音條件還是很好的,『但是任何藝術都不可能是全面的,如果藝術全面了,演員也就沒有可以追求的目標了。』

  記者手記

  孟廣祿很忙,但他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孟廣祿光頭,個子不高,但卻氣宇軒昂。他為人坦誠,有問必答,絲毫沒有顧忌和遮掩,這也表現出了他的真性情。說起事業,他百般自信;說起家人,他眼神裡全是驕傲,旁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他家庭的溫馨和幸福。采訪結束時,孟廣祿高興地告訴記者,晚上他的妻子和兒子就要回津和他團聚了,這時候,記者分明看到原本因為忙於排戲而十分疲倦的他,頓時像換了一個人,全身充滿了力量。

美滿的家庭生活

  熱戀 我們的話題全是京劇

  因為苦練京劇,孟廣祿一直沒有考慮個人問題。1986年,孟廣祿經過他在中學時任課的一位老師介紹,結識了老師的侄女,小他一歲的王金琳。孟廣祿說他這一輩子都忘不了和妻子第一次見面的情景。『那天我在南市的長征影院剛剛演出完,走出門,金琳就站在門口,美麗大方,穿著朴素,說話做事規規矩矩,和我理想中的賢妻良母一模一樣。』原來,孟廣祿在心裡一直很推崇中國傳統女性,王金琳正符合他的標准,當時他對王金琳一見鍾情。但妻子王金琳對孟廣祿的最初印象卻並不好。『他剃著光頭,乍一看上去,還以為是小老頭呢,走近了纔知道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伙子。』

  孟廣祿和王金琳兩個年輕人迅速開始了熱戀,原本王金琳對京劇一無所知,可在孟廣祿的影響下,漸漸也成了資深戲迷。兩人約會時,所有的話題幾乎都與京劇有關。王金琳是一名大學畢業生,文化素養高,為人謙虛又善良,隨著相處地加深,孟廣祿堅信:王金琳就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

  婚禮 不唱京劇只做好新郎

  1987年12月26日,在自家大院裡,孟廣祿大宴賓客,與王金琳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宴。『當時,院子裡和屋子裡坐滿了賓客,婚禮特別熱鬧。』原本以為,孟廣祿一定會在婚禮上露上一手,讓賓客們欣賞一下京劇藝術,可孟廣祿說:『婚禮上沒唱,畢竟是自己一輩子的大事,我緊張得唱不出來了,那天不談藝術,只想做個好新郎。』

  婚後的王金琳在丈夫事業最高峰的時候,選擇了回歸家庭,專心照顧家人,免除丈夫的後顧之懮,讓他可以專心在事業上衝刺。1989年,王金琳產下了兒子孟兆龍,她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相夫教子上。這些年,王金琳賢惠、善良、厚道,一直默默做丈夫背後的女人,有妻子在,孟廣祿就會特別安心。如今,雖然共同生活了近20年,可他們從沒吵過一次架、拌過一次嘴,孟廣祿對妻子的評價只有7個字『賢妻良母好兒媳』。

  兒子 為父親端水做飯按摩

  兒子孟兆龍的懂事聽話是最令孟廣祿夫妻感到欣慰的。自從兒子出世之後,孟廣祿的事業蒸蒸日上,家裡的生活條件也隨之不斷提高,可孟兆龍卻並沒有因此養成不好的習慣,他依舊很懂事。不僅學習上的事情不用父母操心,也不像同齡的男孩子一樣整天在外面玩,他總是乖乖呆在家裡練歌,幫助母親照顧父親。

  孟兆龍繼承了父親的好嗓音,可相比京劇,他更加喜歡美聲唱法,男高音唱起來有板有眼。孟廣祿非常尊重兒子的選擇,他說:『作為父母,讓孩子依照興趣自由發展纔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目前,孟兆龍剛剛高中畢業,准備近期前往國外學習美聲唱法,走專業之路。

  孟兆龍對父親格外孝順,有時候孟廣祿在外排戲回來累了,他不僅為父親端水做飯,還給父親按摩。作為『80後』一代,孟兆龍會煮飯,會做家務,還會關心父母,每每想到這些孟廣祿都倍感欣慰。

  除夕之夜 妻兒12年守候家中

  作為一名優秀的青年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連續12年參加春晚,這12年的除夕之夜,妻子和兒子都是守候在家中,先看孟廣祿在電視上的表演,再等候在飯桌前,就為了全家人能吃上一頓團圓飯。『每年除夕夜,我都要凌晨三四點纔能趕回家,妻子和兒子就默默等候著我,就為了一起吃上一頓餃子,對家人我真的感到愧疚,感謝他們的支持,沒有他們,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如今,孟廣祿因為演出繁忙,在北京和天津都安了家,妻子和兒子為了一家人能夠有短暫的團聚,也來回奔波,但生活卻過得有滋有味,因為他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願意為對方而付出和犧牲,也許這就是建立一個美滿家庭的真諦。(說起孟廣祿,大多數人都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孟廣祿祖籍山東曲阜,因為家裡窮,父親帶著一家人來津謀生,最初落戶在老城裡,後來父親在工廠找到了一份工作,條件稍好一些,全家人又搬到了河東區郭莊子居住。孟廣祿家一共有6個孩子,他排行最小,上面有3個哥哥,兩個姐姐。因為家裡人口多,孟廣祿一家的生活極為艱苦,這也造就了他堅毅和不服輸的性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