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瓷器的代表-青花瓷

(2018-12-10 23:31:15)
标签:

历史

流通变现

拍卖

收藏

文化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享大名的艺术品:瓷器

 

中国是瓷的故乡,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


瓷是什么?

按照严格的定义,瓷是

用含有较高三氧化二铝的粘土制胎

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烧成

并且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的器物


瓷器质地致密、不吸水分

叩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之声

http://s1/mw690/002RnAs7zy7pRQxLsCAa0&690



那么,一提起瓷器

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

青花瓷

一再刷新瓷器拍卖纪录的就是它


 


http://s1/mw690/002RnAs7zy7pRQWIuKA40&690



http://s7/mw690/002RnAs7zy7pRQXTFNcc6&690

青花瓷不但中国人自己认,外国人也认

 

阿拉伯地区将元青花视为珍藏

http://s3/mw690/002RnAs7zy7pRQZz4xY42&690


风靡欧洲的“克拉克瓷”,也是青花


http://s11/mw690/002RnAs7zy7pRR0xQtI1a&690

 

可是,为什么是青花?

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传统的青瓷当仁不让

论技术复杂效果华丽

高温颜色釉、粉彩、珐琅彩各擅胜场


http://s15/mw690/002RnAs7zy7pRR1U2Z03e&690

为什么偏偏是既不最古老

也不最高难的青花瓷

成了中国瓷器代表的“国民瓷器”?

 

这中间大有道理

成熟的青花瓷,必须满足

具有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

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

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http://s1/mw690/002RnAs7zy7pRR3fnbif0&690


青花瓷成熟前

我国已经有悠久的瓷器制造史

也产生了许多名窑名器

比如唐代越窑的秘色瓷


http://s12/mw690/002RnAs7zy7pRR494kr1b&690


比如宋代几大名窑


http://s16/mw690/002RnAs7zy7pRR5230P9f&690


可是,它们都是软质瓷

所谓软质瓷

制作时烧成温度在1200-1250度生产出的瓷器

这样的瓷器质地较为疏松易碎,强度低

声音沉闷,瓷胎颜色也不纯净


也不是古人不想提高温度,而是原料不过关

瓷器原料中支撑高温性能的是三氧化二铝

如果原料中含量不高

那么就算将烧制温度提高

也只会把瓷器烧坏而已


http://s1/mw690/002RnAs7zy7pRR646gE80&690


三氧化二铝在高温烧成的瓷器中显色为白色

所以,软质瓷因为原料中三氧化二铝含量低

烧成后瓷胎的颜色也不够白

首先必须是烧成温度高于1280度的高温硬质瓷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造出了高温硬质瓷

依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河北的邢窑、定州的定窑,河南巩县的巩窑

生产出了质地细密,洁白胜玉的白瓷


http://s13/mw690/002RnAs7zy7pRR7bYe08c&690


这是真正的高温硬质瓷

窑温甚至达到了1380

北方的窑工来到南方南宋的辖区

将经验和技术也代到了南方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了问题:

南方缺少天然高三氧化二铝含量的原料


南方制瓷的原料瓷石含三氧化二铝不高

同时石英的含量过高

石英在烧结凝固的过程中因为膨胀系数太大

石英含量过高就导致无法制作大型器件

只能烧小型的杯盘碗盏

于是高岭土走上了前台


http://s8/mw690/002RnAs7zy7pRR82x0P47&690


匠人们在南方发现了含三氧化二铝成分极高的

高岭土

他们将高岭土与瓷石混合使用

得到了三氧化二铝含量高

石英含量低的原料

这就是著名的青花瓷胎的

“二元配方”


元青花都被认为是一个迷

仿佛横空出世一般

在出现后仅仅几十年

就把青花瓷推上了第一个艺术顶峰

下一个顶峰的出现

就要等到清康熙年间了


http://s15/mw690/002RnAs7zy7pRR91OUK2e&690


南方高温硬质瓷的出现只是个基础

元青花的爆发

还需要其他几个因缘的际会


技术上是釉下彩技术的传承

釉下彩用色料在已成型的素坯器身上绘制纹饰

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一次烧成

烧成后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覆盖

 

青花是特定使用含的色料

作为蓝色着色的釉下彩

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http://s6/mw690/002RnAs7zy7pRRcKiB7b5&690


所以彩绘技术一直是成熟的

需要的,是能将之推上艺术高峰的人

 

元代,文人不幸

艺术却因此有了别样的发展

在清明上河图系列中提到过

宋代是中国画的高峰

到了元代,文人在政治上受到打压

没有了上升通道的文人寄情于艺术

“元四家”是山水画走向文人画的代表


http://s11/mw690/002RnAs7zy7pRRr35V09a&690


中国画的技术也带入了瓷器制作

用毛笔在瓷胎上用国画技法描绘图案

才是元青花一出现就攀上艺术高峰的原因


http://s8/mw690/002RnAs7zy7pRRsh4kD67&690


从出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绘画

我们可以窥见元青花绘制技术的高超

描绘萧何的面部与背部使用的线条明显不同

背侧,画师画做阴暗面,线条粗状厚实

面部则为亮侧,线条纤细恬淡

就是同属亮侧的面部,在不同位置

线条也自不同


http://s3/mw690/002RnAs7zy7pRRtdO2me2&690


山石画法很明显使用了国画的“皴”法

使用“侧锋用笔”,把笔管侧向一方

笔锋斜散在笔画之间

使用“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靠笔锋的正侧变化形成起伏

 

这完全就是中国画

只不过把绢和纸换成了瓷瓶

把墨换成了青花颜料



 

 

元青花纹饰的绘制延续了宋代院派绘画风格

对用笔要求严格,绘画层次丰富

纹样的色阶变化多样

在艺术上直接攀上了顶峰



http://s3/mw690/002RnAs7zy7pRRucF4S72&690


元青花开始是用进口的蓝色颜料

发色蓝中带一点紫的“苏麻离青”

以满足主顾的爱好口味


元青花的精品大量保存在中东阿拉伯地区

国内反而并不多见

实际上,直到明代前期

青花还没有被普通人接受

大部分只是为了出口而生产

 


http://s13/mw690/002RnAs7zy7pRRvoP1i6c&690


明代的青花纹饰

就很快走向了固定纹饰的绘制

可以大规模批量复制生产

 

而明代的青花遇到了新情况

随着中东的战乱和明初的海禁

来自中东的订单大大减少

明初短暂地还使用了中东进口的“苏麻离青”后

国产青料取代了进口货


 

http://s8/mw690/002RnAs7zy7pRRwIQWba7&690

到了清朝建立

青花瓷却意外迎来了另一个艺术高峰

明清易代,满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宋元易代时的氛围又重现了

虽然清朝保留了科举通道

但仍旧有相当一部分不愿出仕的读书人不得不自寻出路


http://s11/mw690/002RnAs7zy7pRRxXgHo1a&690


康熙时

“清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派受到追捧

王公贵族喜爱中国画风格的青花纹饰

并成为主流社会风尚




于是在这一时期青花瓷装饰中

又出现了元青花那种追求中国画效果的风尚


在技术上

为了追求对中国画的模仿

随着发色青翠艳丽的产自云南的钴蓝原料

“明珠料”的发现和使用




青花瓷制作工匠通过使用几种产地不同产地的青花料绘制青花纹饰

使纹样颜色产生更多的色阶变化

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


一般绝大多数青花瓷的纹饰都为二到三个色阶

康熙时最精彩的作品色阶多达十三个

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


康熙青花瓷成功实现了国画风和表现力的回归

攀上了青花艺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就这样

青花瓷实现了从国人到洋人

从宫廷贵族到普通百姓

从贩夫走卒到文人墨客的广谱吸引

 

从而,真正成为代表中国瓷器的“国民瓷器”


欢迎手中有精品瓷器要流通出手的藏友联系曾纪:17322319979 (同为微信号)

http://s10/mw690/002RnAs7zy7pRREoLcl9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